围甲联赛17载遇发展瓶颈 做大做强需靠变革
1999年,中国围棋为探索职业化之路,创办了男子甲级队联赛。为我国棋类改革开辟了职业化新路。在围甲联赛推出后,象甲联赛、国际象棋联赛也应运而生。最近几年,女子象甲、女子围甲又相继推出,繁荣了我国棋类事业的发展。
围甲联赛17载,现在赛制僵化、转会不畅、不接地气等问题已成为困扰联赛做大做强的瓶颈,围甲联赛的改革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建议一
网上多互动 营造主场氛围
围甲的运营模式和传播方式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应该通过互联网拉近与棋迷的距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围甲联赛的赛制和模式“十分稳定”。主客场制是围甲的基本赛制,由于参加联赛的大部分队员基本常年均在北京训练、生活,所以越来越多的队伍为了“省事省钱”干脆把主场放在了北京的中国棋院。主客场制变得名不副实,联赛不接地气,也离棋迷越来越远。
今年围甲冠军杭州苏泊尔队领队董勤就直言不讳地说:“有一半以上的队伍把主场放在中国棋院,比完就走,像是完成任务,没有和棋迷的互动。如果这样还不如变成赛会制,便于媒体集中宣传,还省得劳民伤财。”
围甲各队应该设立专门的主场,像足球中超各队均有自己的主场一样。再引入互联网+概念,通过网络棋谱直播、现场全景视频直播,通过开通专家实时点评、与棋迷互动等环节,使围棋爱好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围甲的魅力。
■建议二
取消主将制 改为五人对抗
2005年围甲联赛推出了主将制,是为了尽快培养尖子棋手,从而让尖子棋手到世界大赛上与韩国棋手相抗衡。主将制的推出,在当时中韩争霸的“特殊时期”,应该是一个必要的举措。主将制实行十年来,各队的主将几乎都成了世界冠军,为超越韩国作出贡献。
但围甲联赛本质是一项团体对抗性质的比赛,主将的作用过大,分量过重,多少违背了团体对抗的初衷。现在的围甲,各队的成绩好坏几乎系主将一人。只有主将表现突出,这个队成绩就会很好。如果主将表现失常,再强的队伍成绩也会“失真”。今年,上海和广西两队,主将罗玄和李世石表现一般,成为降级的一大原因。
因此,围甲取消主将制,将四人对抗改成5人对抗的团体赛制,应该是刻不容缓了。现在我们年轻棋手的“厚度”,已足以支撑起每队增加一人的围甲比赛。像韩国联赛创办时就是五对五对抗,每场比赛必分胜负,对抗性强,比赛剌激好看。
■建议三
扩军正当时 实行升三降三
围甲联赛参赛队伍从第二届至今,几乎一成不变地都是12支。围棋联赛的设置是围甲12队、围乙16队,此外还有围丙比赛。围甲每年两个队降级,围乙每年两个队升甲。赛会制的围乙相当残酷,16队只经过短短七轮比赛决出两个升甲队伍。在这七轮中,一个强队有时会因一场甚至一盘棋的失误,就会与“升甲”失之交臂。
因此,为了围甲和围乙协调发展,围甲扩军势在必行。起步晚于围甲的中国象甲联赛从去年开始就扩军到14个队了,而各方面发展都很不错的围棋,更有理由扩军了!
建议明年围甲由现在的12队扩军至14队,具体方法是今年围甲仍降二,今年围乙前四名升甲。经过一年过渡,14支围甲、16支围乙比赛实行降三升三的赛制,从而达到围甲、围乙相对均衡发展。
此外,明年扩军方案也可考虑将今年围甲降级的两队与今年围乙的三四名两队共4队,通过附加赛来产生明年围甲扩军的两个席位。
围甲联赛的赛程安排一直是个难点,扩军至14队后轮次增加了四轮,可能会更增加安排赛程的难度。解决的方法,应该是采用开幕阶段和闭幕阶段的集中赛会制与平时主客场相结合,这样既可解决赛程安排的难点,又可使开幕式和闭幕式更具热点,更加隆重。
总之,围甲联赛出路应该是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创新,如墨守成规,我们的围甲将会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本报记者 张建东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