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个体户成麻将世锦赛冠军 20岁前从未摸过麻
11月20日,段燕斌与所获的部分奖杯奖牌合影。他是国内著名的国标麻将选手,曾获第三届麻将世锦赛个人冠军,被称为“世界雀王”。 新京报记者 卢淑婵 摄
“世界雀王”与他的方庄麻将圈
这是一个关于麻将比赛的故事。
在刚结束的第四届麻将世锦赛中,北京市民段燕斌所在团队获得亚军。这个第三届麻将世锦赛个人冠军、有“世界雀王”之称的个体户,已有10余年比赛经验了。
他在国企上过班,开过酒吧,做过酒店投资、厂房出租。自1998年接触国标麻将以来,坚持每晚网上打2小时比赛。
他参加过50多场正式比赛,每月去方庄俱乐部打一次实战联赛。这个有“北京本地麻将协会”之称的地方,聚集了国内外老中青三代麻将爱好者。既有90后在校生、清华北大联队选手,也有个体户、公务员、医生和建筑博士。
“麻将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或赌博。它训练头脑、拓展思维,和打篮球、踢足球一样,是一项有益的运动项目。”段燕斌说。
竞技
国标降低运气成分
“这次世锦赛第一天很惨,得了5分排倒数,但是第二天调整好(状态)拿了13分。”参加本届麻将世锦赛的段燕斌说。
他口中的“5分”、“13分”,指的是国标麻将的计分规则。本届世锦赛裁判长梁建国介绍,一般情况下,世锦赛打10局(本届参赛选手少,打了8局),每局2小时,一局16盘,一人坐4次“庄”。计分依次按4、2、1、0分来算,然后折算成最终的大分,如果同分,则小分高者获胜。
梁建国说,国标麻将中最重要的规则是“八番起胡”,这是它竞技性最高的地方。这一标准极大地降低了麻将的运气成分,更加考验牌手的竞技技巧。
比赛过程是比较平淡的。段燕斌说,与平日里打麻将时聊八卦、吃东西、抽烟的悠闲自在不同,麻将比赛除了“吃、碰、杠、和、花”五个字外,选手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打比赛时,段燕斌喜欢尽量把牌做小。“很多人想做大牌,但如果十三幺捏死了你的牌就是一副散牌,毫无回旋之地。”他说,为追求比赛的稳定和平均积分,一般情况下很少做大牌,因为“大牌和牌的几率太小”。
除此之外,打牌不要太在意得失,“打错牌也不能影响情绪”。尽量打活,多留可能性。
结缘
从初学到“世界雀王”
段燕斌并非来自“麻将之家”,出生于军人家庭的他20岁之前从未摸过麻将。
199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在738军工企业实习做电子类工作。清闲之余,开始和几个同学“边学边打”麻将。“第一次观察别人打麻将,便被它变化多端的规则所吸引”,段燕斌笑着说,从此自己便一发不可收拾。
1998年,国家体委发行“国际标准麻将规则”,段燕斌兴奋地买了10本书开始自学,研究每一个番种,“记熟了规则一天就会了”。此后一年里,他和朋友们按比赛要求切磋训练,让他痴迷的不是简单的和牌输赢,而是按照番数累计的积分。
1999年到2002年,他在建国门开酒吧期间,认识了很多麻将圈的选手。通过他们的联系,段燕斌开始参加全国性的比赛。
“第一次正式参赛我没拿到名次,但遇见那么多高手更坚定了要打好比赛的决心。”段燕斌回忆2000年,他参加了天津麻将“牌王赛”,和东北、山西等地的选手“过招”。此后,几乎所有重要赛事都有他的身影。
段燕斌坚持每晚在网上打两个小时比赛,如今,他参加过的正式比赛有50多场了。在2012年第三届麻将世锦赛中,他一路领先最终夺得个人赛冠军,被称为“世界雀王”。
麻将圈
老中青三代“过招”
段燕斌每月去“北京本地的麻将协会”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