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内资讯

基诺大鼓:古老神秘文化复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华社昆明6月22日电 题:基诺大鼓:古老神秘文化复活

  新华社记者伍晓阳、杨静

  巨大的木鼓架在舞台中央,主持祭祀的长老绕行四周,一边念着祭文,一边撒着米粒,然后把两杯烈酒洒在鼓面上。祭祀完毕,鼓声和锣声响起,身穿红、白、黑三色民族服饰的一群舞者开始跳起“大鼓舞”。

  这是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寨景区的基诺大鼓舞展演。曾经濒临失传的基诺族神秘大鼓文化,如今走上舞台、走进荧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基诺族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就是大鼓。”62岁的基诺族老人白腊先说。他戴着黑框眼镜,胡须泛白,神情严肃,有几分神秘气质。

  在创世神话中,基诺族传说是“从大鼓里走出来的民族”。因此,大鼓成为基诺族人敬畏的神圣之物。白腊先说:“按照传统,基诺大鼓不能随便放,也不能随便敲,必须供在卓巴(长老)家中,祭祀的时候才敲。”

  信奉万物有灵的基诺族,有着复杂多样的祭祀活动,其中以过年的节日特懋克节最为隆重。每年的特懋克节,各个村寨都要举行祭大鼓仪式,男女老少跳起大鼓舞,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但曾经有一二十年,基诺山的鼓声消失了,大鼓被当成旧物件砸烂。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始恢复,大鼓却找不回来。白腊先所在的巴坡村也不例外,“过特懋克节不祭大鼓、不跳大鼓舞,总感觉不对劲。”

  那时,21岁的青年白腊先鼓起勇气,找到寨子的几位老人,想学大鼓舞。刚开始,没有人敢教他。但他不气馁,经常晚上打着酒去请老人喝,哄了一年多,有的老人就偷偷地教他大鼓舞的曲调和舞蹈动作。

  没有大鼓,终究不行。他又找到寨子的卓巴,新做了一个大鼓。他们把鼓桶搬回寨子,晾上两天,蒙上牛皮,大鼓做成了。从此,巴坡村的特懋克节又响起了大鼓声,人们又跳起了大鼓舞。

  2006年,基诺大鼓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擅长跳大鼓舞、也会制作大鼓的白腊先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

  2011年,寨子里10名年轻人拜入白腊先门下,学习做大鼓。

  现在,白腊先带出了基诺山乡唯一制作大鼓的团队。几年来,他们做成了30多个大鼓,多数卖给了基诺山各村寨,还有一些是云南艺术学院等单位订做的。一个大鼓从1000多元到3.8万元不等,也给师徒们增加了收入。

  昔日祭祀才用的基诺大鼓,如今有了新功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