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闹裁判”可不能“胡闹”
□ 黄维
昨天,辽宁队主帅郭士强接到了一张篮协开出的罚单,他因为在CBA 1/4决赛首战中对裁判言辞激烈,被驱逐出场——但他当时拒不执行判罚,导致比赛中止长达5分钟。篮协最终对他的处罚是:通报批评、停赛两场。
这正是辽宁队季后赛的关键时刻,虽然第一场在客场还是惊险地赢了广厦,但回到主场缺了主帅的临阵指挥,对球队影响巨大。
实际上,CBA并不是只有郭士强一位教练在场上对裁判言辞激烈、“与裁判员纠缠”(篮协处罚原文)。在CBA的赛场上,裁判员甚至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和裁判较劲的现象一直是常态,每个赛季都不少见。尽管没有太多人被篮协处罚,但你如果去现场看过球,就一定很容易看到教练员、俱乐部工作人员激动地向裁判讨说法的场面。
其原因何在?一位CBA主教练曾直言:“你不闹,裁判就继续欺负你。”说到底,没有人喜欢和他人争吵,“闹裁判”这件事,只是教练们希望通过“闹”这种方式给裁判员施加压力,让裁判此后的判罚更符合他们的预期,或者尺度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实际上,这个现象说到底依然是裁判判罚存在各种各样问题的原因。连篮协都承认,一些裁判的判罚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没看到”和“能力所限”。所以,“闹裁判”的普遍性就可以被人理解了。
话又说回来,回归篮球本身,在这项竞技体育的赛场中,裁判员依然是场上最高权威的存在。有问题,赛后申诉是一个可选项;当场质疑、和郭士强一样“闹”得比赛打不下去也是一个选项。不过,就算教练们觉得当场某些判罚让他们咽不下那一口气,恐怕还是得三思而后行。
说实在的,篮协虽然这个赛季出台了一个“零容忍”政策,但实际上裁判在很多时候还是出于人情、关系和场面控制的考虑,并没有严格执行。郭士强这个例子,可能给其他带队参加季后赛的教练员提了个醒——“闹裁判”确实是争利益的一个手段,但“闹”的分寸真得小心把握,切不可“胡闹”。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