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北京日报:杜绝“唯金牌论”,应给一点掌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6日公布了《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其中提出今后在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不公布金牌、奖牌榜,杜绝“唯金牌论”。媒体解读为体育精神将回归到体育实践中。尽管,这项举措来得晚点,但是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今后将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希望,还是应该给一点掌声。

  没有大声鼓掌的原因是,中国竞技体育领域体育精神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中“唯金牌论”是症结。

  从容国团1959年为新中国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到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在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我国体育健儿取得的辉煌成就一直是振兴中华、鼓舞民族士气动力,取得的“金牌”本身也是不断超越的客观指标。

  但随后,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各种利益的博弈和错误的政绩观开始与金牌挂钩,把金牌的本质扭曲了,导致金牌至上和锦标主义占据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主导地位,弄虚作假,权钱交易,运动员选拔“寻租”等违背体育精神的现象乱生,践踏了体育比赛“公平、公正、公开”的准则,“唯金牌论”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与体育为大众服务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宗旨渐行渐远。与此同时,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尤其是在全运会上,金牌是一切行动的终极目标。不强调体育精神在体育比赛中的重要作用,体育道德风尚奖成为普度众生的安慰手段,亵渎了体育精神的真谛。

  金牌没有错,体育比赛的魅力也在于排名座次,金牌榜也不是阻碍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的路障。因噎废食未必是好办法,起码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在职业体育发展尚未成熟的中国,全运会还是要办,关键是怎么办?调整和缩小规模,取消金牌排行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唯金牌论的观念。当下的全运会,几近全国运动员的生死战场和地方领导政绩的PK,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的职能很难显现。面向大众,全运会全民参与或许是体育主管部门值得探讨的一件事情。比如,设立十几个固定的基础大项,由举办地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设几个项目,再通过全运会举办的间歇期,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各种推广选拔活动确定其余项目,并把全运会的举办与推广活动有机结合,尽最大努力让全民参与全运会。

  我们期待着热烈鼓掌。 (吴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