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张琳芃的领悟,新国足的方向
点兵点金
0比2,国足输在技不如人。正如笔者赛前所析,中澳两队不在同一起点,实力差距明显。
不怕输,只怕不明白为什么输?面对镜头,北方汉子张琳芃的坦率特别阳刚、特别真诚。被问到“带伤上阵”,他回答干脆:“既然能上场,就证明伤病对我没影响。”谈到遗憾和收获,张琳芃引人共鸣:“在很疯狂的逼抢下,怎么控好球?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未来需要进步。”
血拼刚结束,喘息未定即能一针见血,弥足珍贵。
怕逼、怕抢、怕硬朗——是中国足球三十多年一成不变的“魔咒”。拜此痼疾,中国男足先后怵过韩国、伊朗、乌兹别克和“欧化”的澳、新球队。职业联赛之初,徐根宝的“抢逼围”几乎就是他铩羽国奥队、断送国家队主帅职位后最痛心疾首的领悟,一度也令软脚蟹般的上海队硬生生成为联赛之王。那之后,中国足球频见“宁可悲壮死,不愿窝囊活”,“疯狗精神”等口号或“快乐足球”、“欧洲拉丁派”等空泛无物的假理论,近年又沉浸于“传控球”的片面技术论中难以自拔。
昨晚,澳大利亚这样一支“准欧洲二流球队”,给中国足球当了一回镜子:缺乏身体力量为基础的技战术对抗,过去、现在、未来都是难堪一击。
画面中,“沾衣就跌”、人仰马翻的几乎都是中国队员,梅方第一次铲抢就受伤并半场伤退,武磊在前场“弱不禁撞”频频马失前蹄,同为35岁的双方主将郑智与卡希尔禁区内争抢头球,以前者受伤倒地、后者趁机捡漏倒挂金钩打开胜利之门。
数据上,成功传球次数,澳队全场509次,比国足218次多出2倍有余(上半场更悬殊,266比72);边路突破传中成功率和射门次数,澳队创造了亚洲杯开赛以来单场最佳数据,均2倍或以上于国足;角球比,澳中10比2;控球率比,近乎七三开——2比0,于国足合理且幸运。
亚洲杯四战,尤其是中澳之战,国足踢出了血性和诗意,佩兰也收获了“试错”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开场一反常态的433与东道主对攻,是实力误判;中前场乃至大部分首发队员来自中超联赛中游球队,中超三甲球队有着亚冠、欧洲联赛较多经验的球员大多束之高阁,北方硬朗型球员不在重用之列,显出“技术流”的偏见;第一个失球后长达15分钟,不作任何人员调整和明确的战术部署,是临场指挥之“卡壳”。外籍教练与中国足球,欧式足球风格与亚洲人种特质,还在磨合,仍需妥协,亟待实现力与技、硬与巧的融合。佩兰与新国足的“惊艳”,要想成为中国足球国字号的“新常态”,尚需漫长而痛苦的跋涉。
国足振翅,举国褒奖,虽败犹荣;输在实力,与精气神无关,并不丢人。但是,真的勇士必须敢于直面惨淡,战绩上接二连三地破咒是喜,实力上三十年一逼就乱、一抢就丢、一铲就倒的“魔咒”更是核心之殇。强足必先强“种”——一是中国足球人必须有足以抗衡欧美球员的身体力量,二是中国足球必须要在洲际大赛的短暂喧嚣之后,继续踏实、刻苦、耐心、扎实地从娃娃抓起。“功成不必在我”,从中央领导的谆谆教诲、到教育和体育战线最高指挥官们的殷殷承诺,必须要在广袤的校园教育和专业体育基础体系中得到一丝不苟的执行。
这,是我们痛定思痛之后最深的领悟,最真的诤言!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举国共颂“满江红”! ·汪晖·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