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北京青年报:“黑名单”CBA难除裁判顽疾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拟建有关球员、教练的“黑名单”后,裁判“黑名单”的想法也随之产生,这是中国篮协在近日透露给媒体的相关信息。严格来讲,裁判“黑名单”不如裁判“任用名单”叫法准确,这是根据裁判的吹罚表现以及球队对裁判投诉多少来决定裁判使用频率的一项新举措。

  可是,按照目前CBA裁判整体水平以及高水平裁判的有限数量,令人们担心裁判“黑名单”只会产生形式大于内容的结果,这就像是在此前搞了多年的裁判末位淘汰制,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CBA面对的裁判难题。

  裁判业务能力与道德水平亟待提高

  在前段时间中国篮协拟定建立有关球员、教练的“黑名单”,一旦上了“黑名单”,球员、教练或是球队管理人员会被裁判重点“管理”,这部分群体在注册与参赛资格上也会受到限制。

  与球员、教练的“黑名单”相似,中国篮协也正在酝酿建立裁判的“黑名单”。据CBA联赛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如果裁判总是出现与裁判等级不相符合的失误,那么会降低对他们的使用次数,尤其是在关键场次比赛,中国篮协将不会委派这些裁判,或是将他们由主裁判降为助理裁判。而如果一再犯错,被多个球队一致投诉的话,那么他们可能就会消失在裁判名单上。

  产生裁判“黑名单”的想法,一方面是与球员、教练“黑名单”相配合,中国篮协不能只管理运动队,也要对裁判加强约束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提高裁判的业务能力与道德水平。

  能力与级别难匹配易上“黑名单”

  相比较而言,球员、教练“黑名单”主要针对的是这部分群体在赛场上非正常篮球动作或行为,以及违反赛风、赛纪的情况。客观地说,只要球员、教练能在这方面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这是能够减少的。像是有球员会在场上使用一些坏的、伤人的动作,但有了“黑名单”后,必然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裁判“黑名单”主要针对的是裁判的吹罚表现,而吹罚表现主要由裁判的职业道德与业务水平来决定。职业道德在缺乏足够证据支撑的情况下难以定性,因此很多时候吹罚表现与业务水平画等号。

  目前CBA裁判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在最近几年CBA赛场上级别是国际级但实际能力无法与级别匹配的裁判又非常多,这就相对容易出现裁判的吹罚表现与其级别不相符合的情况。换言之,CBA裁判容易上“黑名单”。

  “黑名单”效用有限

  与球员、教练“黑名单”相似,裁判“黑名单”目前仍然是仅有大框架,缺乏细则。而细则的制定又没有成熟的样本可以参考,它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值得商榷。而这些又是与该项措施的执行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名在裁判界有较高权威性的人士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他并不认为现在的裁判“黑名单”制度与此前搞了多年的裁判末位淘汰制有本质的区别,而从后者所产生的效果来看,裁判能力与水平没有因此得到较大提高与改善。

  何况,目前CBA“半职业化”裁判人数有限,特别是高水平裁判相对较少,裁判“黑名单”能否有效执行还需要考量。这些“半职业化”裁判刚能满足联赛的使用需要,如果有了“黑名单”,必然会给裁判使用带来人员上的变化,容易与现阶段裁判数量有限的客观现实产生矛盾。

  文/本报记者 宋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