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足球人才何处觅
中国足球发展的难题,关键在于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从区域到全国,建立常规化、标准化的青训体系,或许是真正难点
中超仅余一轮,争冠保级,悬念犹存。在10月26日以2∶1击败大连阿尔滨队后,辽宁宏运队正式宣告保级成功,而阿尔滨必须在最后一轮比赛中放手一搏以求留在中超。包括大连在内的辽宁省,是传统的中国足球人才基地,也因此,两队比赛被冠以“保级德比”的主题,略显讽刺。
辽宁足球的窘境,被视为多年来优秀球员持续流失的后果。人才紧缺、战绩平庸、财政紧张、青训断档形成的恶性循环看似是辽足一家的病灶,但往深处想,辽足“卖血为生”,其实折射出中国足球发展难解的痼疾。长期以来中国足坛“一将难求”,让辽宁足球既尝到了球员输出的“甜头”,也品味着人才流失的“苦头”。
中国足球发展的难题,其关键在于人才的发掘和培养。10月19日,中国国青队在U19(19岁以下)亚青赛上铩羽而归。近10年错失4届世青赛,被认为是中国足球人才断档的真实写照。如果说此前的若干份校园足球发展计划卓有成效地增加着全国常年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口基数,实现着“量”的增长,那么中国足球人才“质”的提升也亟待计入考量,尤其在竞技层面,高质量的青训才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自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此前业余和专业的培训体系逐渐让渡于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尽管近年来鲁能、东亚等俱乐部在青训方面作出了成果,但一两块试验田更似一个突破口,还不能解决人才短缺的整体问题。本土青训之余,官方和民间力量也将不少青少年球员以各种方式输送到欧洲先进足球国家受训,海外青训,也被认为是一个短时间内增加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捷径,但球员留洋,同时也反映了国内青训条件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青训的发展,有轻重缓急之分。场地、设施等硬件建设,需要资金投入才有保障;训练理念、手段的提升,可以从教练留洋、深造着手;从区域到全国,建立常规化、标准化的青训体系,或许才是真正难点。程聚新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