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刘健案能否作为参照?
大半个赛季,224天的纠缠,刘健转会纠纷案的闹剧,让很多球迷的目光偏离中国足球集中于此。但最终的一张“既让中能不服也让外界觉得息事宁人的罚单”,它的意义是否能让刘健转会纠纷案成为中国足球未来打击阴阳合同、弄虚作假的参照,确实让人生疑。
但回顾这次转会纠纷案,从仲裁到最终作出处罚决定,224天时间是否有些过长,是否工作效率有些过低?224天时间里,涉事四方——中能、恒大、刘健本人、足协可谓四败俱伤。中能俱乐部遭遇惨重的声誉损失。恒大也不舒心,尤其是被多家俱乐部举报总是私下接触其他球队队员并高薪诱惑、再向原俱乐部施压,一定程度上也损失了一些其他中超俱乐部的支持。刘健本人近半年未踢正式比赛,如今在恒大也踢不上主力。中国足协在一些细小的工作细节上仍存在瑕疵,被抓住一些漏洞,遭到俱乐部连番攻击。联赛声誉也因此受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赞助商的信心。
最要命的是,最终的处罚结果,对合同弄虚作假、阴阳合同等行为并未起到严厉的警示作用。或许,对于中国足协来讲唯一的借鉴意义是,在经历此案后,在未来处理这类事件上需要更严谨、更有经验、更迅速。
京华时报记者孙永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