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东南早报:校园能撑起中国足球未来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源是踢球的人太少,基础薄弱,让最初的足球培训回归于教育系统内似乎也是正确的选择。因此,我们高度认同这样的改革思路。日本、韩国早已有了成熟的校园联赛机制,这些正是我们过去这么多年所欠缺的。

  我们有了这样的改革计划,到了基层后的实施情况又会怎样?会不会有些地方为了应付差事,将校园足球的形式主义进行到底?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孩子们肩膀上的书包依旧是越来越重,竞争、择校问题从小学就已成了家长们的闹心事。到了初中、高中,这样的问题就变得更加现实。“升学”二字就像一道魔咒,既困扰着学生、家长,同样是考量一个学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很多学校为了留给孩子更多学习时间,锁闭操场,称踢足球是“犯错误”,违者必罚。

  教育部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强调“会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的成长通道”。可即便这样,有多少孩子、家长、学校甘愿让自己的孩子踢足球?从过往统计数字来看,足球运动的成材率要远远低于升学率。升学之路走了这么多年,哪怕它存在种种弊端,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相对公平,甚至可以改变某些人一生的命运。在足球人才培养这条特殊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如果我们的足球定点学校真的做到“从现在的5000所扩充至2万所”,那么又有多少教练员能够去教这些孩子也是个问题。足球是一项专项技能相对较强的运动,需要专业的教练从小进行辅导,可是目前的中小学校园内,很多体育老师是教不了足球的。中国的青少年足球教练收入低、社会认同度不高,没人愿意干。一些退役的足球运动员宁愿开个饭馆,也不会去教孩子踢球。德国足球之所以成功,不光是因为他们拥有足够多的孩子在踢球,更重要的是拥有足够多的专业教练,德国足协会下派几千名教练员到各地足球培训点。

  通过某些政策让一群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或许也能够成功,但这绝不是最佳办法,搞足球的最高境界是让足球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既让孩子们数理化考高分,又让他们踢足球变天才,也太难为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了。就像《未来的主人翁》里唱的那样:“ 别以为我们的孩子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