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红土上放飞的中国足球梦
中国足球怎样“走出去”?世界杯何时再与我们有关系?
在圣保罗州里贝朗·普雷图市,蛰伏着一支中国少年精英队。十五六岁的青春脸庞,透露出对未来的向往,他们在百年俱乐部博塔弗戈的青训学校,放飞足球的梦想。他们还没有掷下夺取世界杯这样的豪言壮语,他们的心愿是,有一天让中国足球更美好。
本报特派记者从里约乘坐10小时的大巴,去往800公里外的青训学校,同吃同住,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向您讲述他们的故事,探讨青训模式。
三年前,河北精英集团开始选拔青少年足球队员,分批送往巴西学习。精英足球俱乐部的总经理徐弢是前中国国家队守门员,副总经理陈小东在国内职业俱乐部有多年的管理经验。
迄今为止,已有2批学员学成归国,记者采访的是第三批小球员。就在上个月,首批14名女足姑娘,也踏上了这片沃土。
日复一日的训练和生活,平淡却特别有意义。
一片红土
坐在高地上,一声声清脆的“本吉亚”向我传来。本吉亚,是葡语早晨好的意思,抬头一望,女足姑娘们灿烂地微笑着。她们,正在等待男队训练结束。
这,是记者对少年精英队的第一印象,亲切、温馨。
在这座被誉为巴西加利福尼亚的小城,每天都有非常好的阳光。绿油油的草坪,生长在大片大片的红土上,踢球后的球鞋,全都染成了红色,连足球上也都是斑驳的红土。“刚开始我们三天两头刷鞋,时间长了,发现刷了也白刷,就那样了。”训练结束后,一名队员对记者说,他伸手抹了抹汗,立马变成了大花脸。
食堂里,厨师阿姨每天早上会和每一个孩子拥抱,叫得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她们总喜欢跷起大拇指,夸赞男孩子Lindo(帅气),女孩子Linda(漂亮)。
这里,是足球少年的家,在这片红土上,他们放飞梦想。
职业教练
这支青少年队伍,配备有主教练、守门员教练、体能训练师、医疗师和装备师五人。“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随队前来考察的毛小华教练感慨道。
三天前,新教练组到位。主教练托尼、守门员教练蒂亚戈、体能教练维拉,此前都在巴西职业队执教。维拉算是“中国通”,曾经在石家庄带队,“很好”、“非常快”这样的中文单词,他都会说。才三天,与姑娘们打成了一片,每天早晨训练前,姑娘们一个个扑到他怀里,“本吉亚、本吉亚”地喊着。
这些才十六七岁的姑娘,还不懂得怎样补充电解质。暂停休息时,维拉耐心地告诉她们,“喝一口水、喝一口功能性饮料,要交替。”见姑娘们大口大口地喝,他赶紧制止,“要小口小口喝水,否则体内水分走得更快。”
培养职业队和少年队,有什么差别?托尼说,“在我们这里,没有职业业余之分,也没有大人和小孩之分,我们传授巴西的足球理念和足球技术。”他说:“最好的培训模式,是从娃娃开始培养,一个教练组把一群孩子一直带到成年队。”
不误读书
与其说这是一个青训基地,不如说是一所足球学校。因为孩子们在这里接受文化教育,训练和读书两不误。
在学校里,每天的有球训练时间为1个半小时,且教练不希望孩子们自己加练,怕练坏身体。下午则进行一些身体训练。其余的时间,就用来学习文化,除了学习葡萄牙语,还要上科学、地理、历史等课程,甚至还有手工课、音乐课。
本周五,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天,之后巴西就开始放寒假了。教室里,各国孩子在一起,唱起了葡语歌,还动手做了灯笼,大家发挥各种创意,将中国传统的祝福语,写到灯笼上,挂在教室里。连领队丁丁,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去上课。
“如果考试不合格,就罚我们不参加训练,所以我们不敢逃课。”队员白宇辰说,为了兼顾学习,男队从晚上8时开始上课,直到11时。由于女队刚到,初学葡语,领队丁丁还规定她们,每天背20个葡语单词才能睡觉。
不过,从来没有人喊苦喊累,学习积极性很高。学校老师最喜欢的是这群中国孩子,女队才来一周,葡语老师便邀请全队去他家做客,大家一起做披萨、看世界杯。
球探关注
马丁内斯、蒂亚戈、儒尼尼奥……教练在球场上大声喊着,乍一听,还真以为巨星云集。原来,孩子们都给自己取葡语名字,无疑,那些球星的名字,是他们的最爱。
在博塔弗戈U15队里,奥斯卡颇受欢迎,被教练夸赞为队里最好的前锋。这个奥斯卡,就是14岁的广东孩子巫林峰,去年11月来巴西。
在这里,每个月都有十多场比赛,校际、青年俱乐部、州际等等。比赛多,球探也多。很快,在精英队训练的奥斯卡引起了博塔弗戈俱乐部的关注,被招入U15队,今年五月赴意大利参加邀请赛,同罗马、佛罗伦萨等豪门的青训队伍过招,奥斯卡还成了助攻王。“一开始我不说话,两人一组训练时,我都一个人。后来,巴西孩子看我踢得好,主动过来和我交流,渐渐地,我就融入他们了。”奥斯卡还透露了个小秘密,“在意大利时,我们集体出门,意大利姑娘主动找我们合影,还说要亲吻我们,队友都很大方,我觉得挺害羞的。”
眼光长远
17岁的洛阳少年白宇辰,是这里的老队员,一年半的留洋生涯,他已能说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语,还成为女队员的小翻译。
来巴西前,小白的妈妈并不支持他,就怕学了半吊子,回来职业队也没了机会。当时,恰逢小白去河南建业试训,于是,他和妈妈打赌,“我对我妈说,如果我通过试训,就说明我有了一定的能力,你就放我去巴西。反之,我踏踏实实在国内训练。”憋着一股劲儿,小白被建业U17选中了。于是,妈妈只能同意。
若是在国内,小白或许在向中国足球的职业道路迈进,而在这里,他还只是个学生,可他已经爱上了这里。“我觉得,眼光要长远,我还想多呆一段时间,学扎实了。”
未来的足球路,究竟会怎样?小白有自己的梦想,他说:“先不说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就说说眼下的目标吧,好好踢球,争取有一天,能入选中国国家队。”
实力说话
这批队员年初刚来时,在校际比赛中,以0比2输给哈萨克斯坦,大家心里很憋屈,当场落了泪。三个月后再战,中国9比0大胜,“那种感觉,倍儿爽!”小白自豪地说。
此前,大家还听师兄说过一个故事。当年国足0比8惨败巴西后,师兄去超市购物,巴西当地人见到他们,伸手比划数字8,很羞辱人。“当时有些师兄在一个月里都不敢出门,觉得抬不起头。”小巫说。那么现在呢?“现在我们周末出门,当地人总是争相和我们合影。有时,还有巴西美少女主动给我们留下手机号码呢。”
这些天,巴西世界杯如火如荼,小巫特别羡慕贝宁队,同样来自非洲,尼日利亚队晋级16强。“贝宁的孩子每天都手舞足蹈,有个主队可以支持。可我们亚洲球队一场球都没赢,很遗憾。”小巫暗暗下定决心,“踢好球,用实力说话。”
学校里,还有一个特别的房间给中国队,那是一间荣誉室。2012年,中国精英队捧起了圣保罗州业余足球联赛保利斯杯U17的冠军奖杯,这是该项赛事有史以来第一次冠军奖杯被一支外国球队捧起。这个奖杯,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精英队的孩子,树立更坚定的足球梦想。 特派记者 陶邢莹
(本报里贝朗·普雷图电)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