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世界杯超越胜负
■孙锴
终于要到现场看世界杯了,激动得一大早6时不到就醒来。10时30分从里约到圣保罗的航班,我们9时就到了机场。获悉航班要晚点后,英国佬便四处张望,与人搭讪起来。
这些天,我们处处深刻感受到美洲球迷的疯狂。在里约,最多的是阿根廷和智利的球迷,墨西哥和美国的球迷在各自比赛当天也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利球迷,一位名叫比亚斯的智利人对我们说,他的球队肯定会小组赛全胜出线,他们不怕碰巴西队,只是更愿意晚点再“收拾”东道主。比亚斯还对Dan说:“智利英格兰决赛见!”
相比智利球迷的张扬,乌拉圭球迷显得很谦和。也许是女球迷的缘故,露西娅和Dan的交流更像是两个“天涯沦落人”在同病相怜。由于同是首轮输球,两人都对各自球队的前景表示担忧,都认为乌英大战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比赛,而以各自现在的状态要战胜对手,谁都不容易。
12时30分左右,我们终于抵达圣保罗,赶紧打车去酒店放下行李,便往体育场奔去。还好圣保罗不像里约那么堵车,要知道,前两天在里约,堵车一个多小时可是每天的“必修课”。
第一次在现场看世界杯的比赛,我只有一个感受:狂热,太狂热了!乌拉圭球迷还有巴西球迷的歌声高唱入云,还有漫天遍地的各种乐器声以及卡塞罗拉声。
和所有英格兰队的球迷一样,随着比赛的进程,我们在现场也经历了紧张—忧虑—狂喜—最后失望的过程。比赛结束,英格兰队输了。Dan和他的伙伴们一言不发,呆坐在座位上。其间有几个英格兰球迷走过,相互只是抱了抱,表示安慰。居然还有广东电视台的记者找到我们进行采访,我的英国朋友们只是意兴阑珊地回答了几个单词。直到周围的球迷逐渐散去,他们才缓缓起身离场。
然而,正当我在思考如何安慰他们时,排队离场的他们却像发了疯似的,四个人突然开始高声唱歌,一会儿唱英国歌曲,一会儿唱“鲁尼……鲁尼……”后来居然还唱起前两天跟智利球迷学的“Chi-le Chi-le Chi-le(智利)”来。也许是觉得这几个英格兰人“乐观”,不少乌拉圭人将我们拉进跳舞狂欢的行列。舞到兴起,Andy跟一个乌拉圭球迷交换了球衣,Andy脱去了自己那件1990年世界杯上英格兰队的球衣,而换上一件4年前南非世界杯乌拉圭队弗兰的10号球衣。当Dan提醒他时,他才反应过来,大叫不划算。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高呼了几句英国国骂后,Andy就又投入到狂欢的人群中去了。
此时此刻,世界杯似乎超越了胜负,而只是一场世界球迷联欢的派对。在热情胜火的南美大陆上,尤其如此。
(本报记者 黄庆 记录整理)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