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中国足球艰难因理念差距
2005年,史上最强的中青队在世青赛上出局后,克劳琛和队员们挨个握手。轮到董方卓时,这个愣头青压抑不住怒火,一把将克劳琛推了个趔趄。曾经是曼联天才、如今已肥胖成董卓的董方卓认为,他不能在球队打上主力,全赖这个老头子。
相反的例子发生在北京国安。前几年,有记者听说沈祥福在中场休息时打了路姜,就打电话向当事人求证,没想到路姜却劝起了记者:“我是沈指导从小带大的,他敲打我两下怎么了?太正常了,你们就别写了。”
这大概就是情感上的亲疏所带来的差别。董方卓面对克劳琛的安慰,会有一种“你算老几”的气愤和冲动,而路姜面对恩师沈祥福的教导,则会有一种“敲打我是应该的”的体谅和感恩。
由教练和球员的关系,也可以延伸到球队和球迷的关系上。以前的建业队大都以河南球员为主,他们的能力即使不算最好,但终归是勤奋、敬业、朴实的。宋琦、苏斌、陆峰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即使输球了,球迷们有些过火行为,他们也不会往心里去。毕竟是自己人,“敲打两下”也是恨铁不成钢,没什么恶意。
现在的建业队呢?他们似乎和球迷不再那么亲密无间了,以至于面临下课危机的主教练还要在发布会上呼吁:“球员们遭遇了嘘声,这不是什么好事,要善待他们。”这话听起来是那样刺耳。到现场看球的球迷还不能发泄一下不满?发出些嘘声就不是“善待球员”了?难道还有虐待的嫌疑吗?“敲打两下”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历史上的建业队,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都和媒体、球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即使成绩不好,有媒体批评,有球迷喊下课,也都能正常看待。他们都不曾将媒体的批评称为“扔石头”,更不会莫名其妙地冒出一句“有些记者没证就敢写稿”。作为公众人物,不该缺乏起码的文明礼仪和社交意识,更要具备起码的抗压和自省能力。话说回来,就算记者没证件,也轮不到你一个足球教练操心啊。况且,在自媒体时代,球迷和网友没有证件是不是就不能写文章了?按照这种说法,微博、贴吧、论坛都要统统关闭?
主教练对待媒体是这种态度,来自四面八方的球员们就更不会有归属感和荣誉感。下雨了,球迷们在看台上待了90分钟,球员们“怕感冒”连谢场的环节也给省略了。你冒雨踢了90分钟不怕感冒,给球迷打个招呼就感冒了?球迷冒雨看了90分钟就不怕感冒?球迷能到现场看球就是对球队最大的支持,比赛踢得丢人现眼,球迷“以背相对”有什么不能理解的?这就能被你们视为侮辱?既然心理这么脆弱就不要从事这项万众瞩目的工作了。当熙熙攘攘的看台变得冷冷清清,就是你们最想见到的情景?
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足球,建业一直把本土化作为赖以生存的法宝。然而,随着这几年的改造,江湖气十足的主教练几乎将河南本土球员从首发阵容中悉数清理了出去。一方面,这对于在青训中投入重金的俱乐部是个沉重打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只是河南足球的匆匆过客,缺乏对中原大地“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情感,直接导致球队对球迷、媒体的疏远和漠视。
建业足球不怕灾难,不怕降级,以前那么恶劣的环境都经历过,现在这点风波根本不算什么。只是,当部分不负责任的外地人拍拍屁股走人时,留下的满目荒凉该由谁收场?人才枯竭的现状该由谁来改变?好在胡葆森提出了“本土球员必须占五成以上”的目标,这才是超强纠错的正道。 (郭奋飞)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