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中国运动员“留洋”为哪般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黄越滔
■本专题嘉宾
游泳世界冠军 张琳
北京国安球员 陈志钊
据巴西《环球体育》报道,来自山东鲁能俱乐部梯队的90后新星唐诗将加盟巴甲豪门博塔弗戈。如果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入博塔弗戈一线队的机会,那么他将有望成为继陈志钊之后第二位征战巴甲联赛的中国球员。与此同时,法甲圣埃蒂安俱乐部近日也通过官网宣布中国小将向柏旭加盟,在中国足球留洋之路越走越窄的背景下,这个消息让球迷倍感兴奋。
其实,除了足球,中国运动员“留洋”更常见于综合性项目。比如同样是走职业化路线的网球和高尔夫球,不同于足球的是,网球和高尔夫球选手“留洋”更多是自费形式。而依靠举国体制政策,游泳、田径等项目则普遍是公费“留洋”。针对不同项目、不同的发展路线和不同形式的“留洋”方式,今天的三言二拍我们就邀请到曾在巴西科林蒂安俱乐部效力的陈志钊和曾前往美国和澳大利亚训练的游泳世界冠军张琳一起来聊一聊中国运动员“留洋”的话题。
人人都有“留洋”梦?
黄越滔:你看现在不管什么项目,球类还是田径或者游泳,很多运动员都渴望走出国门,去国外训练或者比赛。总而言之我们确实跟国外的这种人才交流越来越频繁了,当然这里面有体制内的,也有市场化运作的。
张琳:其实“留洋”只是追求进步的一种表现方式。从我的角度来说,做任何事情都要足够专注。我知道很多运动员都在不断追求提高和突破。而在竞技体育领域,沟通是提高运动成绩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只是关起门来训练,那是缺乏沟通的训练方式,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走出去的念头。但并不是说“留洋”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所以心态一定要摆正了。
陈志钊:我想所有中国的足球运动员,都会有留洋梦,因为最好的足球联赛不在中国,而在欧洲。大家都想去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学习,然后证明自己。大家都是从梦想本身出发,而不是为了收入或别的物质利益,还是出于一种对这项运动的追求吧。
主动“留洋”还是有人帮助?
黄越滔:其实,每个项目还不太一样。至少足球就不存在国家单位推荐或俱乐部主动送你出去,游泳或者田径则可能是把训练放在国外条件更好的地方。
张琳:在现行的体制下,不是说运动员自己有想法就能去实现的。首先,我们也没有那个能力去独立完成这件事情。至于我当年出国训练,当然首先是我有这样的愿望,幸运的是我的教练也非常支持我,所以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机会。我和我的教练也只是抱着出去学习和交流的心态。我们并不迷信游泳强国的成功秘诀,我们只是觉得任何一名运动员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陈志钊:第一次肯定是主动去寻求这样的机会,但职业球员留洋,肯定也需要有人来主动帮忙联系。当时我跟经纪人说我想出国踢球,不一定要去五大联赛,去欧洲的次级联赛也行。幸运的是,当时葡萄牙的俱乐部也看中了我,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行而已,但经纪人一直在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
“留洋”会遇到的阻力或困难?
黄越滔:留洋过程中这是必然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尤其中西文化差异巨大。中国足球的留洋潮越来越暗淡了,也可能是存在某些阻力。
张琳:“留洋”本身就是学习和交流。通过“留洋”体会和认识更多新的理念和知识。并不是说老外的训练方法就是绝对正确的,照葫芦画瓢那是绝对不会有结果的。我也是在经历了“留洋”后才更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出国训练不要背着巨大的包袱,如果解决好语言沟通能力,其实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和阻力。真正的困难就是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陈志钊:首先你要出去就有困难,中国足坛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不是你想出去就能出去,绝大多数中国球员都不会是自由身,需要俱乐部放人。出去之后,跟队友的交流和沟通,对全新足球文化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阻力和困难肯定有,文化上的语言上的,但如果连这个都不能克服,那就证明你没有能力在国外立足。
“留洋”后外面的世界是怎样?
黄越滔:“留洋”后外面的世界和你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样?还是说,很自然就适应了。陈志钊在科林蒂安待了差不多两年,这段时间对你来说困难吗?
陈志钊:我之前没有想象过,但到了巴西之后才感受到,那边的人对足球的热情超出我的想象。巴西球员踢球的时候都非常快乐,这跟国内不太一样。留洋的困难,一定比在国内多,比如你的出场机会可能会变少,这时坚持就很重要,心态一定要积极。我在科林蒂安,一方面心态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是享受足球带给我的乐趣。
张琳:当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体制不一样就能感受到很多细节问题都完全不同。首先是训练环境、队员与教练之间的交流,队员对待训练的态度,包括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饮食等细节问题。而恰恰是这些细节问题最值得我们学习。
“留洋”是否真的有必要?
黄越滔:并不是所有留洋的球员回来之后都比之前更成功的,这又怎么解释呢?
张琳:每个项目有所不同吧。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从事这些项目的运动员当然不需要考虑“留洋”了,因为这些项目在中国就是最好的、最强的。但如果是其他项目,比如就说游泳,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游泳发达国家的训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有机会出去训练对年轻人来说是对整个职业生涯都有益的事情。
陈志钊:还是要看自己的愿望。如果你有愿望、有能力、有机会,为什么不去尝试呢?有很多球员一直在国内踢球,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所以这个问题也不是绝对的。
对我个人来说,留洋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我在技术、心态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仅此而已。
“留洋”对项目发展有何作用?
黄越滔:单个运动员的“留洋”,对你们从事的项目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志钊:对中国足球来说,肯定更多球员留洋会更好,至少对国家队有帮助。日本和韩国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的球员在欧洲立足,然后能够组成一支强大的国家队。
张琳:首先运动员要清楚知道自己缺什么,自己的软肋在哪里。都说游泳运动员去澳大利亚训练是最好的,而我当年去过澳大利亚训练也确实受益不少。当然,最成功的应该是孙杨,但如果因此就盲目迷信澳大利亚的训练,那就错了。因为除了孙杨中国还有很多运动员也去了澳大利亚训练,但结果是失败的。
黄越滔:对于准备踏上留洋征程的后辈,你觉得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或者能给出一些建议呢?
陈志钊:我没有什么很好的建议,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还是要自信,同时要谦虚,主动跟队友打成一片,这样你的工作和生活才会觉得轻松一些,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 邬恺山)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