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评论:中国足球只能“窝里横”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土豪,钱只能买“窝里横”吗?

  2016年初的中国足球仍然是“冰火两重天”,转会市场上随便一个球员都上千万的“红火”的另一面,是国奥队三战三败无缘里约奥运会的冰冷现实。俱乐部加大投入疯抢球员诚然不能叫错,但“土豪”们大搞金元足球的同时,能否和所有球迷“约”一个——三五年后,今天挥舞支票的“土豪”们,能打造一支有点“亮色”的预备队,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其实,国奥无缘奥运我们都不太意外,但以这样的方式离去,说明去年国家队的“溃败”并非偶然——虽然中国足球市场蒸蒸日上,但青训体系上不去,恐怕一二十年内中国球员仍然只能“窝里横”,在自家联赛里“享受”上千万的身价。

  这个时候说青训,显得毫无新意,但这个时候还不说青训,中国足球就要彻底烂根了。青训贵不贵?那得看怎么比,在江苏海门,有个珂缔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老板李太镇是卖拖鞋的,身家有限,一年投入几百万,为了足球他连房子都卖了,但他的球队建队至今4年多,请韩国和巴西外教来免费教孩子踢球,每天要用学校的场地训练,居然拿了2014年全国U12锦标赛冠军。用李太镇的话说,这真是“既开心又悲哀”。

  这“悲哀”多少有点道理。都说中国足球“不差钱”,问题是钱都用到哪里去了。青训不是建一个基地,拉一支队伍这么简单,这些容易“出成绩”的表象,很容易掩盖青训体系不完善的现实。我们要更多的球场、更多踢球的孩子,更要俱乐部持续不断的投入以及一整套的青训理念和体系。

  “土豪”们花个几千万买内援,这对追求眼前成绩的俱乐部来说无可厚非,但除了在金字塔尖“买买买”,总得干点打牢塔基、造福长远的事情。毕竟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足球项目和足球联赛除了商业属性,还具有公益属性。为中国足球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球员,满足广大球迷的殷切期望,不仅是俱乐部和联赛本该承担的义务,也是增强自身底蕴、打造俱乐部文化、凝聚城市精神的应有之举。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足协完全应该有所作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强制要求投入,并且投入比例不能太低。而去年底公布的一项青训调查表明,与球员动辄千万的身价相比,中超、中甲、中乙的49家俱乐部中,只有9%的俱乐部青训投入过千万。

  当然除了俱乐部投入,中国足协本身更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青训上,尽快建立起遍及全国的青训网络,并与俱乐部青训梯队联网,做好“伯乐”,不让千里马被埋没。

  关于青训,办法很多,关键是要踏踏实实去做。中国足球的“土豪”越来越多并不是坏事,但要打造“百年老店”,必须在青训上也“豪气”一下。果能如此,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真可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了。

  王恒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