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晚报:80亿中超应重拾“U21政策”
中国国奥队在多哈遭遇的奥预赛两连败,让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这批1993年龄段的国奥球员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比赛打得太少”。
正是因为不具备能获得大量比赛机会的锻炼平台,这支国奥队几乎所有的球员都“不太会打比赛”,他们在领先时打不好顺风球、在落后时更打不好逆风球,他们在体能分配上欠缺科学性、在技战术运用上缺少合理性,实战经验匮乏、临场心态脆薄。
年轻球员永远代言着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年轻球员在最具塑型性的成长期里,极度需要依靠充足的比赛磨炼来提升自身的实战功力。近几年来,我们的中超联赛投入规模越来越惊人,引进的外援规格越来越吓人,但是对年轻球员的使用力度却非常轻微。
中超16强中,只有广州恒大曾一度明文推出过自己的年轻球员提拔政策:凡是使用21岁以下球员并获得比赛胜利,每用1人额外加奖100万元。在这支国奥队中给人以出类拔萃之感的廖力生,便是恒大那个政策催生出的标志性产品。
中超排名和亚冠战绩,是中超球队目前最为看重的两大目标,为了这两个目标,各队都极力通过引进高水平外援来激发球队战斗结构的裂变,几乎没有谁愿意冒着成绩受损的风险去锻炼本队的年轻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足协又在外援引进政策上不断放宽人数限制,这便进一步导致了年轻球员在联赛中的出场空间被巨幅压缩。凡此种种积攒下来,便出现了“傅博手下这一整支国奥队中没有一个会比赛的球员”的尴尬现状。
其实,中国足球曾经有过将扶持点倾斜到年轻球员身上的尝试。十几年前,中国足协在2002年至2003年的甲A联赛便强力推行过“U21政策”,要求每支球队必须在每场比赛中都派出U21球员出场。
尽管这个政策当时只是单纯的为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预选赛多培养年轻球员,尽管最终那批1981年龄段的国奥队也未能杀进雅典奥运会正赛区,但是必须承认,孙祥、曲波、杜威、徐亮、王新欣这一批适龄球员,确实成为了那个政策的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早早的出现在职业联赛的舞台上,接受了真刀真枪的洗礼、尝过了拳拳到肉的滋味,于是收获了最扎实最厚重的成长。
那届国奥队中,几乎没出现一名半路陨落的流星,所有人都迅速成为联赛的中坚力量,足足引领了十年的主潮流。
在U21政策的连带效应下,赵旭日、冯潇霆、周海滨、陈涛、王永珀等1985-1987年龄段的球员,也被破格提拔到一线队,并在2003年开始征战甲A。如今,这批球员依然是中国足球的核心力量。显而易见,单从培养人才的长线角度来审视,这个政策是有强大的合理性的。
我们的中超联赛在今年就将迎来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80亿大时代”,这样绚丽多彩的一个大舞台,其实更应该给年轻球员们预留出一定的成长区域。假设中国足协重拾U21政策,规定每队每轮联赛至少有1名U21球员出场不得少于45分钟。那么中超16强就会在这一年的联赛中提拔出至少32名21岁以下的年轻球员,这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量。如果这个政策能坚持执行下去,那么它作用到的绝不止是“奥运会预选赛”这一个工程,联赛与国字号球队都将从中获得切实的好处,合在一起,便是中国足球的整体受益。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