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广州日报:田径“大地震”是阴谋还是丑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白志标

  许 蓓

  ■本期特邀嘉宾

  国内反兴奋剂研究专家

  郑斌

  本月初,德国电视媒体ARD和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同时爆料,称2001年至2012年间田径项目的世锦赛和奥运会参赛选手中,有800多人兴奋剂血检结果存疑,有三分之一的奖牌(146枚)由检验结果存疑的运动员获得,其中还包括55枚金牌,涉及到俄罗斯、乌克兰、摩洛哥、希腊、肯尼亚、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如此大规模的“兴奋剂丑闻”让本就属于兴奋剂“灾区”的田径项目雪上加霜。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随后直指这是一些人针对国际田联的“阴谋”,国际田联也在北京时间8月4日发表声明,否认了德国和英国媒体的报道。本期三言二拍,我们邀请到国内反兴奋剂研究专家郑斌一起来聊聊这次田径项目的重大危机,到底是阴谋还是真正的丑闻。

  是旧数据还是新结果?

  是“怀疑”还是“确认”

  许蓓:我们之前也曾研究和报道过所谓“生物护照”技术在反兴奋剂检测中的作用,而德国和英国媒体所针对的都是十多年以前开始参加田径大赛的运动员,这是不是生物护照能对运动员血液指标“秋后算账”功能的体现呢?

  郑斌:对于这次的所谓大规模获奖运动员的血检结果“存有疑问”的信息,我也是从媒体报道里了解到,后来我通过一些反兴奋剂行业的人员了解到,这次德国和英国媒体拿到的这些数据,应该是由国际田联或反兴奋剂组织内部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的,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些血检数据应该是专业兴奋剂检测部门作出的,数据本身应该并没有问题,而且基本判定都是当年检测时的数据,并不是现在重新对过去样本的检测结果,但也仅仅是怀疑,并没有确认那800多人就是服用了兴奋剂。

  白志标:我们看到,在这起爆炸性的新闻中,德国和英国媒体选取的是2001~2012年这10多年间的奥运会田径项目、田径世锦赛的血样兴奋剂检测结果,而这份检测结果按照西方媒体透露的信息,是由“内部”反兴奋剂专家提供的,而且是怀疑有问题。尽管国际田联声称对于这份资料的有效性还在验证,但已经承认数据是几年前的,当然因为是仅仅“怀疑”有问题,所以国际田联的声明理直气壮地表达并不意味着这些运动员就“有问题”。

  许蓓:也就是说,这次所谓爆料的“内部信息”,只是清算曾经被怀疑的血样,而不是通过生物护照这些新技术“确认”的问题血样?

  白志标:我也觉得这一点是要搞清楚的,欧洲媒体得到的这些数据,到底只是当时检测的数据,还是现在兴奋剂检测技术发展后重新检测出的新结果,否则如何得出这10多年上万份兴奋剂血检结果,尤其是2001~2008年间的血检数据,这些毕竟距离现在已经7~14年的时间,就算按照伦敦奥运会检测样本保存时间8年来算,已经临近保存临界点甚至早已超过保存期。

  郑斌:事实上最近几年,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兴奋剂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一些新的检测方法不断被应用,EPO、CERA等新型兴奋剂都能被检测出来,而且对基因兴奋剂、干细胞“兴奋剂”的检测技术和手段也一直在加快发展,根据需要也确实会去重新检测之前的样本,不过基本还是处于与兴奋剂研发的亦步亦趋过程中。

  针对田径的爆料会扩散到其他项目?

  许蓓:田径项目作为基础大项,体现人体的速度、弹跳力、耐力和力量,竞技体育中的田径更是不断挑战人类极限,而要突破极限,很多人确实会铤而走险服用违禁药物,他们同时也是以付出自己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来换取荣誉。今年早些时候,德国媒体一举打沉了俄罗斯田径,爆出俄罗斯竞走队的金牌教练和多位运动员涉药,这导致这支享有众多世界冠军荣誉的队伍,很可能直接缺席今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

  白志标:我认为此次欧洲媒体爆料的田径血检结果存疑,可能会引发其他兴奋剂“重灾区”项目的“余震”。我觉得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毕竟很多兴奋剂重灾区项目比如赛艇、举重、游泳等,和田径一样,在过去10多年的奥运会、世锦赛上同样进行了大量的兴奋剂检测,也保留了大量检测数据,冒出类似田径这样的“秋后算账”丑闻,可以说是个大概率事件,也完全有可能出现有专家对这些结果的某些数据存在疑问的情形,极有可能形成全世界对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的质疑和反思。

  郑斌:田径、举重、水上、游泳、自行车这些项目,要么是比拼耐力、速度,要么是比拼力量的项目,确实是最容易发生兴奋剂事件的。我们知道的兴奋剂事件也确实绝大多数发生在这些项目,而且在那些科技发达的国家最为明显,比如美国田径出现的多起兴奋剂事件,从约翰逊到琼斯,乃至后来的加特林,都说明美国是兴奋剂研发制造的源头。再比如2006年都灵冬奥会时有一个国家的滑雪队集体服用兴奋剂,被警方查获。应该说,兴奋剂是个古老的话题,而真正的反兴奋剂工作才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即便是真的再次发生类似这次田径的“秋后算账”也很正常。

  白志标:我今天查看了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对中国运动员赛内和赛外的检查数据,短道速滑、举重、游泳、皮划艇、赛艇、田径和自行车都是被重点检查项目,特别是赛外的检查,而且短道速滑、举重、游泳、田径和自行车也是除了尿检外血检最多的,如举重2015第一季度检查数为尿检233人次,血检13人次,田径则为尿检426人次,血检54人次,游泳尿检197人次,血检20人次。

  许蓓:郑老师刚才说反兴奋剂检测从2000年开始不断发展着检测技术,是不是这也意味着新时代的竞技体育,其实越来越趋向于公平?而且国际田联遭受的由涉药丑闻带来的重大危机,其实这也不是近几年最严重的一桩,在2013年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前,美国的反兴奋剂机构还发布消息让男子100米前世界冠军泰森·盖伊落马,牙买加人也让他们的男子百米前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以及多位田径运动员的涉药事件曝光,这也说明针对明星运动员的检测会更频繁和严格。

  郑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兴奋剂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过去类固醇的THG、EPO等还查不出来呢,现在还建立了生物护照,让反兴奋剂机构可以重新去分析过去的数据,或检测过去的样本,这些都可能有新发现。我不觉得这么多的兴奋剂事件曝光会引发人们对竞技体育的否定,反而会促进人们对于体育比赛的认识以及人们对反兴奋剂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欧媒针对国际田联演“宫斗戏”?

  郑斌:我注意到了这次曝光兴奋剂存疑事件中,国际田联发表的声明里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就是西方媒体这样发声是一个“阴谋”。我觉得,对这起事件可能心里最清楚的便是这些国际组织了,毕竟他们经常与这些西方媒体打交道,知道这些媒体的真正目的。“阴谋”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这个大新闻是在国际奥委会全会期间曝出的,国际奥委会刚把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给了北京和张家口,而这个月北京马上又要举行田径世锦赛,西方媒体不发声就有点奇怪了,所以我看国际田联声明就说到了,选择在北京即将举行世锦赛前爆出这样的新闻是别有所指。

  许蓓:而且这届世锦赛之前,还有对于世界田径而言非常重要的国际田联“换届”工作。8月19日~21日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田联理事会将投票选举新的国际田联主席,塞内加尔人拉米·迪亚克自1999年就担任国际田联主席,而作为基础体育大项,田径的国际联合会主席可谓位高权重,很难说这次兴奋剂“爆料”事件是不是新一届国际田联竞选的政治战“前奏”。

  白志标:国际田联之所以说这是个阴谋应该不是简单的托词,除了认为西方媒体借此来指责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田联对中国“太好”外,还有一个因素显示,这次西方媒体的集体发难确实带有体育政治阴谋——现在的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已82岁高龄,与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还不愿意离开位置不同,这位老爷子可是决定要退休了,据悉参与竞聘这个主席席位的是英国的塞巴斯蒂安和乌克兰的布勃卡,这两位都是国际田径界响当当的人物。欧洲媒体的爆料明确指出,涉及的运动员有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的,最后还提及了美国和英国,更多是“显示公平”,我觉得这首先是“抹黑”来自乌克兰的布勃卡,其次还借机打击已被兴奋剂事件缠身的俄罗斯田径,算是间接为塞巴斯蒂安助威。

  许蓓:确实,爆料的媒体也包括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这让外人看来跟此次国际田联竞选脱不了干系。况且利用媒体打击政治竞争对手也是欧美国家政治家的常用手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