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鲁能巴西化是漫漫征程
2014年潍坊杯,时任鲁能参赛队的主教练是巴雷西;2015年潍坊杯,本届鲁能DB联队的主教练是米克雷尔,出自鲁能体育旗下的巴西体育中心DB俱乐部。从两人的国籍来看,他们都是巴西人,有着大致相同的技战术理念;从两人的归属来看,他们都是“鲁能人”,一个是鲁能足校总教练,一个是鲁能巴西基地的教练之一。可以说,在教练层面,两届鲁能参赛队,实现了继承与统一。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往大里说,库卡、巴雷西、米克雷尔,是鲁能足球坚持“巴西化”之后在各年龄段队伍的主教练选择,他们互相知道对方,甚至以“我的朋友”相称;往小里说,库卡、巴雷西、米克雷尔,是三位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行事风格和足球认知,虽然统一在“巴西足球”之下,但是在具体技战术制定和选择上,还是会有不同之处。
这三位主帅,我都曾采访过,而且三人都曾表示“鲁能的巴西化战略是正确的”,甚至都表示“鲁能梯队与成年队的风格将统一”。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鲁能一线队、鲁能梯队、鲁能DB联队,都有不同的训练模式和战术打法。
本届鲁能DB联队的人员组成为:鲁能巴西基地的中国球员、鲁能巴西基地的巴西球员、鲁能俱乐部预备队球员。可以看出,参加本届潍坊杯的鲁能DB联队,实力应该在往届之上,但是恰恰他们创造了小组赛三战皆输的历史最差成绩。
不管是中国球员还是巴西球员,不管是梯队球员还是预备队球员,他们在三场比赛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场上共识,始终觉得互相之间没有完全适应,始终踢起来别别扭扭,一旦丢球很难有效组织起反击。
其实,鲁能DB联队的三部分球员,都曾或者现在依然在巴西接受训练,他们都曾亲身接受过巴西足球和巴西教练的熏陶和指导。为何这批小球员在巴西训练了一年时间,仍然无法在场上与巴西球员有效沟通?
既然选择巴西化,既然去了巴西,那么所有的培训与生活起居,都应该完完全全融入当地生活中去。鲁能巴西基地位于幸福港市的郊区,距离市中心有一段距离,小球员平时是不能够随便外出的,鲁能巴西基地,其实就相当于巴西的大块头“唐人街”,中国球员课下喜欢和中国球员玩,巴西球员喜欢和巴西球员玩。据了解,鲁能巴西基地为中国球员开设了葡语课程,球员也会参加当地学校的学习,但是场上交流这件事,一年了,中巴球员依然无法取得有效沟通。
这个问题,不应该只由小球员去思考,更应该由鲁能决策层思考。
□印朋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