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上海足球需传承海派足球精髓
编者按:2015赛季中超联赛赛程已过2/3,沪上球迷关注的申花、上港俱乐部分别引进身价超过千万欧元的非洲强力中锋登巴巴、吉安。过去,老上海足球讲究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致配合;曾经,徐根宝打造的抢逼围引领全国足球的潮流。如今,申花和上港分别引进“黑又硬”强力中锋,是否意味着昔日“小清新”的海派足球风格,如今改换“重口味”?在成绩和风格之间,拥有悠久历史的上海足球应该如何选择?本报记者陈华和姚勤毅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称王中超 谈风格没用
有人说上港和申花请来两个“黑又硬”,是为了成绩而牺牲海派足球的风格。记者不由想到沪上一位资深足球评论员所言:现在的中超,没钱请好外援的才大谈风格。要我说,现在的中超,强者就不该谈什么风格。
徐根宝也曾纠结过“风格”。进攻“接传转”,防守“抢逼围”。从十几年前足球基地建成,徐根宝始终坚持对小球员的风格打造。他对风格可以说一度达到痴迷状态,“2011年下半年如果我买了里亚斯科斯,就有机会冲上去,不过丢了风格,就不是我根宝了。”后来,根宝携“六三一”的目标昂首踏进中超,5轮过后,东亚只赢了一场。根宝意识到:在低层次的中甲联赛,或许可以同时兼顾风格和成绩。进了中超,靠没有任何中超经验的内援,和无名的外援,想要“双丰收”根本不可能。后来球队干脆变成打防守反击,中超首胜就是这么来的。
道理放到现在的上港和申花也是一样。联赛的大环境比两年前更激烈,这两兄弟的野心又要比那个赛季的东亚大得多。所以,风格,更不用去考虑了,因为风格带不来成绩。最近上港频频逆转,依靠的就是孔卡和吉安的个人发挥。再看申花,昨晚战重庆力帆前,申花两平两胜,共打进6个球,5个半球是外援贡献(王赟的补射得手归功于登巴巴的个人突破)。特别是战国安,登巴巴就靠一己之力帮助球队掌控了比赛。当然,你也能把这称之为一种风格:靠整体实力扛住比赛,靠外援赢得比赛。
那有人要问,比赛成绩就这么重要吗?俱乐部成绩再好也是靠外援的个人能力,外援一走,我们依旧锋无力。俱乐部依旧和国家队脱节,不利于中国足球发展。从短期来看,或许是这样;但长远看,先把成绩搞上去是利大于弊。
中国足球这几年怎么会稍有起色的?靠风格?不是,是靠成绩:恒大在亚冠上长脸,国家队在亚洲杯上长脸,由此一来,关注中国足球、中超联赛的老百姓,送孩子去学足球的才多了起来。虽然足球发展取决于很多综合因素,但职业足球联赛则是一个国家足球发展的排头兵,所有俱乐部都希望成为这个金字塔的最高点。因为胜利带来的效应,可以夯实足球基础。
我们甚至都没资格谈风格。因为风格,是要根据球员的身体条件、技术特点等很多指标综合之后才能慢慢定型。同时,风格是一个从下到上的体系,单凭四级国家队统一思想,不会对风格定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哪个城市的俱乐部成绩好,那里的足球产业就火,那里的青少年足球培养就等于占了先手。不如等这批孩子起来,我们再来好好谈谈风格的问题。
本报记者 姚勤毅
成绩是壳 风格才是魂
在功利足球大行其道的时代,碰到一支习惯尸位素餐的球队,让其奢谈“风格”,实为鸡同鸭讲。不过,对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上海职业足球来说,打造技术风格、崇尚竞赛道德,才能避免“唯成绩论”的一叶障目。
职业化前,中国足球分为三大流派:以辽宁、大连为代表的粗犷北派,以广东为代表的细腻南派,上海自成一家的融合海派。1994年甲A职业联赛开启后,上海职业足球的亮点,不仅仅是竞技成绩的出彩,更是风格改造提升的结晶。1995年,徐根宝率上海申花首夺甲A冠军。在球队综合实力不占优的前提下,徐根宝力推的“抢逼围”战术,不仅一扫过去上海球员软脚蟹的颓势,更奠定了细腻技术和硬朗战术兼收并蓄的“新海派风格”。其实,1995年的上海是“三年大变样”高速发展的第一年,足球场抢逼围的强势伴随着城市精神的复苏,整座城市陷入了因足球而万人空巷的痴狂。
上海足球昔日的黄金时代,能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绝不仅仅是一座冠军奖杯,而是一支球队朝气蓬勃的技战术风格。这批将士奋勇争先的开拓精神,深深地打上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时代烙印。
职业联赛22年来,海派足球的技战术内核一直是以技术为本,上海职业足球的成绩起伏,也和是否遵循技术流打法密切相关。在绿地集团、上港集团分别入主后,今年以绿地申花和上海上港为代表的海派职业足球,在得到足够的资金保障后,有望出现整体复苏迹象。不过,成绩只是躯壳,风格才是灵魂。国际足联技术研究小组成员、欧足联技术主任罗克斯博格说过:“风格和表现更为重要。赢球是球员应该做的,但结果并不最重要,他们踢球的方式才最重要。”
谈及过去15年,沪上足球名宿徐根宝表示:建设一个足球基地,探索一种足球风格,培养一批本土人才。作为上海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的总顾问,徐根宝在过去15年,已为球队奠定了“抢逼围接传转”的风格基础,更发扬出为足球事业坚持到底的老一代足球工作者的拼搏精神。
由此,上海足球真正要在全国勇立潮头,不仅可通过加大投资、引入强援等立竿见影地追求成绩领先,还需在球场传承海派足球的精髓,更要在球场之外以德服人、弘扬正能量。这,显然需要时间积累、底蕴支持和顶层设计。
过于强调“成绩”而忽略“风格”和“精神”,往往会陷入锦标主义的泥淖,甚至陷入为获胜不择手段的泥淖。冠军只有一个,只有时刻牢记球队的技战术风格,才能提升和弘扬俱乐部发展理念的正能量,这才是对昔日海派足球风格的传承和呵护。
本报记者 陈华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