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成都日报:中国足球要想突破,必须赢在未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自从殷铁生10年前率队挺进荷兰世青赛以来,国青队已连续4次被挡在世青赛决赛阶段门外。那届国青队的球员中,以郜林、冯潇霆、蒿俊闵、卢琳为代表的“85黄金一代”现在是中超赛场的主力军。然而由于中国足球长期急功近利,连年受到人才断档的困扰,从中青队闪耀乌德勒支到现在,再也没有一支中国青年军出现在世青赛的舞台上。去年来成都参加首届“熊猫杯”的那支国青队,虽然拥有多名在海外踢球的球员,但最终也未能进军世青赛。

  众所周知,中国足球受“奥运战略”影响,一直存在着“三不靠”一说,像上一届1995年龄段国青队就属于非奥运年龄段队伍。只有像1985-1986、1989-1990、1993-1994、1997-1998这些年龄段的队伍,才会格外受到关注。尽管全运会自从2009年起增设了足球乙组赛事,各个地方出于全运会战略的考虑,开始加强非奥运年龄段队伍的培养。但是,一旦全运会结束,这个年龄段队伍就宣告解散,最终造成非奥运年龄段国青队选不到人的尴尬现状。

  现在国家队的主力球员,大多出自于奥运年龄段国青队,这就容易导致出现球员断档的问题。前几届国青队都未能闯入世青赛,缺少世青赛的锻炼,使得这批队员最终只能成为国家队的“自然接替者”而非“赶超者”。近两年被输出到欧洲踢球的国青队适龄球员越来越多,但这些提前被各路经纪人挖走的年轻球员,在欧洲能否得到真正的锻炼且不说,每逢国青队集训比赛被临时拼凑到一起,效果怎样很难说。一些留在国内的适龄球员只能参加一些预备队比赛,缺少高质量的比赛锻炼,导致了他们无法在比赛中打出训练中的内容。

  一些圈内人士认为,球员留洋是好事,但与此同时还需要坚持“请进来”——聘请高水平的青训教练,构建完善的青训体系,“每个周期的队员都不能荒废,不能只是为了奥运战略、全运战略去培养人才,同时也要彻底杜绝以往中国球员擅改年龄的歪风。”中国足球要想突破,必须赢在未来——狠抓青训,为青年球员打通成才通道,比如重新杀进世青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