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和巴西足球小将差距多大?
对于一名足球运动员来说,14-20岁是整个职业生涯中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彼此间水平逐渐拉开的“爬坡期”。在这个年龄段,中国和巴西的足球小将究竟有哪些不同?水平是不是如同两国国家队层面那么大?记者日前探访了山东鲁能俱乐部在巴西建立的中国首个海外足球青训基地,巴西教练和中国球员用他们的亲身体会给出了答案。
《鲁能体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于去年正式起航,推出了“鲁能足校-巴西基地-葡萄牙”的人才培养和海外发展路径。其中,位于巴西圣保罗幸福港的鲁能巴西体育中心于去年揭牌,设立了U14(14岁以下)、U15、U16、U17和U20总共5个年龄段梯队。该中心之前的主人是“巴西体育中心俱乐部”(DB),这家专注于青训的俱乐部在巴西和圣保罗州非常有名,已有13名队员入选巴西各级别国家队,总共百余名巴西球员也全部归入鲁能巴西体育中心。
据鲁能巴西体育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孙立臣介绍,从鲁能足校选拔出的14-18岁的佼佼者将来到巴西,与巴西同年龄段球员按照“混合式培养、融入式训练”的方式比赛、生活、学习。从去年9月起,首批来到巴西的40名鲁能小球员进行了三个月的训练和比赛。如今经过新一轮选拔,又有22名球员进入了第二批留洋巴西的名单。
与首批相比,这批鲁能小球员可谓“无缝式”融入:每天上午去巴西学校上课,下午和巴西队友训练比赛,晚上又和巴西队友同住一个宿舍。更为重要的是,这次鲁能小球员还与巴西队友混合组队参加巴西正式的青少年比赛,全年比赛可达70-80场。
每天带领这些中巴小将训练和比赛的是DB俱乐部的原班巴西青训教练,通过对前两批鲁能小球员的观察,无论是总教练卢卡斯,还是U16主教练雷纳托都认为,与巴西球员相比,中国球员最缺少的是球感,特别是比赛中对球的把控。
卢卡斯说:“巴西小孩从小就一直接触足球,几乎每天都在一起踢3对3、5对5,碰球机会多,球感也好。我不了解中国的青训,但来巴西的这些中国球员在球感和协调性方面明显不如巴西人,可能是他们小时候踢球不多。”雷纳托也说,中国球员在一个人训练时球感还可以,但在比赛中面对高强度对抗,他们对球的把控就不行了,他建议中国小孩在10岁以前多踢球。
两位教练还指出,中国球员在力量和体能方面有欠缺。通过观察训练和比赛,记者也直观感受到,虽然同在一个年龄段,但是中国球员普遍比巴西球员单薄。“力量和体能是对优秀足球选手的最基本要求,我们现在也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国球员这两方面的训练,”卢卡斯说。
卢卡斯还说,与巴西球员相比,中国球员普遍缺乏阅读比赛的能力,不知道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为了让球员多打比赛,鲁能巴西体育中心不但报名参加巴西正式青少年比赛,还组织很多邀请赛和友谊赛,目的就是让中国球员可以更多地感受巴西比赛的强度和节奏。
虽然中国和巴西球员存在差距,但是雷纳托强调说,在这个年龄段,中国和巴西球员的差距不太大,他们正在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比赛来缩小这种差距。比如把对手从难到简分为A、B、C三个等级,对弱队可以多练些基本功,对强队则是提升对比赛节奏和强度的认识。
“中国球员刚来巴西,在文化、饮食、比赛节奏和教练要求等方面都与在中国时不同,因此存在差距也是正常的,不过现在他们正在逐渐融入,”雷纳托说。
16岁的陈国良和高帷策两名球员融入得比较快,在U16队中,他们已在同巴西队友的竞争中获得了主力位置,并且收获了4场胜利。第二次来巴西的陈国良说:“这次我们同巴西队友更熟悉了,与第一次来时不怎么说话相比,现在我们也会和巴西队友一起打闹了。”在他看来,巴西队友很活跃、爱开玩笑,但来到球场,马上变得非常认真,从不偷懒,像是把足球当作事业。
高帷策说,巴西球员在场上配合更默契,处理球思路清晰,控球也很合理。“巴西这边有上千支青少年球队,他们从小就有很多比赛,无论强度还是对抗水平都很高,而在中国这种水平的球队并不多。”
远渡重洋,背井离乡,鲁能小球员正在巴西经受历练。高帷策直言,来巴西以后真的很想家,但是为了自己的足球生涯,他感觉在巴西的锻炼还是非常值得的。
新华社圣保罗3月26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姬烨 王正润 荀伟)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