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专家学者:应借助非物质文化来保护和传承昆仑文化
中新网青海格尔木8月18日电 (孙睿)2016昆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论坛18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印度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上,多国学者建言:应借助非物质文化来保护来保护和传承昆仑文化。
昆仑山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昆仑文化还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认为,昆仑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结果,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内国际上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对于昆仑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应该立足当代国际学术发展的最前沿,充分吸收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昆仑文化跨学科、多领域的特点,对昆仑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予以充分发掘和全面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我们民俗学界,在非遗的理论建设与保护实践等方面都走在了学界的前列。本次论坛旨在探讨非遗背景下昆仑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为昆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出谋划策。”叶涛说。
韩国民俗学会原会长、韩国全南大学教授罗景洙则认为应该把昆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联系起来,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施行可望推动学术活动的成长,提高对本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正当评价。”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赵宗福表示:“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昆仑文化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要从昆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与传承地这一神圣的‘文化空间’,深入调查研究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环境中昆仑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的‘文化表现形式’,理清历史与现状,科学整理各种文本,特别是昆仑文化在当代民族民间的活态传承,在非遗的申报传承和保护利用方面‘落地开花’,真正实现昆仑文化的传承和建构。”(完)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