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学教授解读新时期慈孝文化:强调"子孝"更应倡导"父慈"
中新网金华8月15日电(记者 奚金燕 实习生 陈洁)“孝道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但在现代社会如果仍以传统角度理解,强调子孝,那就过于僵硬,过于单向。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地赋予慈孝文化更新的诠释。”15日,在浙江东阳横店举办的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期间,来自台湾佛光大学的资深教授谢大宁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新时代的慈孝文化应该是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双向关系,强调“子孝”的同时,更应倡导“父慈”。
千年以来,中国传统慈孝文化在代代相传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解码”慈孝文化,15日,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浙江东阳正式拉开帷幕。会上,来自大陆和台湾的著名学者、专家及法师共聚一堂,探讨慈孝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自古以来,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古语云:父不父,则子不子,强调了长辈对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这一“慈”的概念也是孝道文化中的重要构成因素。但在谢大宁看来,在现代社会中,“慈”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中却常常处于隐没状态。
谢大宁认为,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恩情作为重要纽带维系着每一个家庭成员,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理所当然地被理解成施恩者,子女则成为受恩者,进而形成了受恩者对施恩者进行报答的单向关系,“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现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误区:将孝道强调为子女对父母的义务,久而久之,‘下’对‘上’的孝变成了一个不容挑战的原则。”
谢大宁认为,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如果继续以传统宗族体制之下的标准要求子女,却不强调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性,那么子女和父母将会被所谓的“孝道文化”束缚,一方面,父母无法充分体会到伴随子女成长的乐趣,另一方面,子女将背负着沉重的道德枷锁。
因此,谢大宁强调,孝敬父母是为人子女的道德承担,其重要性不可否认,然而与此同时,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尊重也不容忽视,“慈孝是一个双向关系,当双方处在一种父慈子孝、互相尊重的平衡关系中,慈孝文化就会成为成就彼此的良性助推。”
然而,如何才能把握住这一双向关系中的平衡点?谢大宁认为,关键就在于相互尊重,“当一对夫妻选择孕育子女,那么他们就应该承担培育子女的责任,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彼此的关系在现实情况下是不断调整变化的,而其中不变的基本核心就是尊重。”
谢大宁认为,当亲子间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良性关系,那么子女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养成正常的人格,具备良好的素养,“一般情况下,如果子女学会尊重别人,那么这个人绝对不会不孝顺。”
谢大宁认为在言传身教的良性循环下,孝道文化将会被重新诠释,对解决当前社会出现的“孝道困境”有着重大的意义,“孝道也不再成为一种捆绑,而是在新的时期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不断传承下去。”
在谢大宁看来,此次举办的中华慈孝文化节是一个绝佳的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慈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在提倡过程中不断强调、更新其内涵,让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时刻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在悠悠岁月中不断接力传承下去!”
据悉,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青年联合会为指导单位,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台湾佛光山、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等共同主办。
本次中华慈孝文化节活动内涵丰富,由中华慈孝文化书画展、中华慈孝文化大会、浙台孝亲人物颁奖典礼,以及《2016浙台孝亲人物》书籍采访启动仪式等多个活动组成。(完)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