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马西沙:以现代视角解读传统慈孝文化
中新网金华8月15日电(记者 邵燕飞 见习记者 李倩倩)千百年以来,从《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到唐代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一直贯穿在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当下,传承、弘扬孝道更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慈孝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相结合。”15日,在浙江金华东阳举办的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马西沙表示,只有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利用起来,再加以现代意识的促进,才能形成当代的慈孝文化。
慈孝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慈孝不但是自然的感情,而且被提升为重要的伦理原则,小至家庭关系,大到社会政治,莫不与之息息相关。8月15日,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落地东阳,以佛学、国学、道学之角度阐释“孝”文化,再次向社会宣扬慈孝之美德。
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孔子的“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到孟子的“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再到元代郭居敬收集编撰而成《二十四孝》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慈孝文化被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在马西沙看来,发展慈孝文化,首先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利用起来,再加以现代意识的促进,形成当代的慈孝文化。”
马西沙表示,慈孝有大慈大孝和小慈小孝之分。他认为,大慈大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小慈小孝就是个人、家庭里的慈爱孝顺,二者相互融合形成了整体,就是家国情怀,而在当今社会,中国倡导“东部、西部不能有一个地区掉队”,追求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就是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慈大孝。
此外,在慈孝文化的传播上,马西沙认为,慈孝文化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应当以经济作为切入点,“要尽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减少甚至杜绝因经济问题而不孝父母事情的出现。”
承传统文化之郁渥,汲现代文明之精髓。孝道新气象蔚然成风,孝道新典型层出不穷。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活动内涵丰富,由中华慈孝文化书画展、中华慈孝文化大会、浙台孝亲人物颁奖典礼,以及《2016浙台孝亲人物》书籍采访启动仪式等多个活动组成。
据悉,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青年联合会为指导单位,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台湾佛光山、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等共同主办。(完)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