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叔爷爷王绩刻画隋唐最美黄昏:山山唯落晖
文/刘黎平
王勃的名气已经家喻户晓,当年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才气惊动天下,他笔下的这优美而灵动的画面,一直悬挂在中国文化的长廊上,常读常新。而这个家族的诗歌基因似乎不是偶然的,从王勃往前回溯,走到隋末唐初,他有一位叔爷爷,叫王绩,也是位大诗人。他的诗歌,也是唐朝诗歌的一个里程碑。
王勃给唐朝文学带来的是“秋水”和“孤鹜”,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而王绩给唐朝带来的,则是一个优美的黄昏。某个黄昏,王绩站在东边一片低平且潮湿的地方,正是接近黄昏时,飞鸟寻巢,路人归来,诗人的眼光也在寻找归宿,“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诗人毕竟是有情怀的,由物理上的归宿,想到精神上的归宿。
当然,精神上的归宿也得落脚在实物上,于是,王绩的目光落在眼前的景色上,“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目光所及,每一株树金黄的叶子上都写着浓浓的秋意,每一座山峦上,都笼罩着夕照的余光。这是一个褪色的季节,这是一个落寞的黄昏。所有的景色都昭示一个主题——归去。落叶归去大地,夕阳归去黑夜。
人事也是围绕归去运转,“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放牧的人赶着牛儿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满满的猎物,志得意满地归去。这些人都有具体的工作,都有让他们容易满足的成果,自得其乐。
在树色和落晖的映照当中,人们的面貌倒是快乐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没有那么高远,他们的索求很容易满足。
而与他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诗人,他发出惆怅的感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看看四周,没有认识的人,不由得想起《诗经》里的“采薇”诗。“采薇”讲的主题之一,就是归去。中国古代的诗人,一有感慨,首先想到的是《诗经》,紧接着是《离骚》,或者是《乐府》,这是他们情怀的源头。真的是不认识周边的人们吗?非也,而是没有知己,没有共同话题,直接当对方是透明。
王绩的忧伤和惆怅,无从归去的感觉,如果用不得志来概括,那就俗了。历来的诗人,都会有挥不去的归宿情节,尤其是在黄昏时节。王绩用自己的情怀描画的这幅黄昏图,便是诗歌圣殿的最美黄昏,因为它有情怀,有精美的表达方式。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