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宋乃德领导军民共筑海堤 被评“艰苦廉洁”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阜宁东北地区(1941年9月组建为阜东县,今滨海县境)濒临黄海,海岸线总长近50公里。海潮成为当地民生的心腹大患。1939年8月30日晚9时左右,阜东县境东北部发生海啸,有13000多人死亡。当时统治这一地区的国民党韩德勤迫于压力,拨付经费20万,修了一座海堤,但层层克扣,用于修堤经费不过10万,当地人民称之为“韩小堤”。1940年8月1日,海潮再次来袭,“韩小堤”当即崩决,阜东人民损失惨重。1940年10月初,黄克诚率八路军5纵队南下进入阜宁,并配合新四军东进部队,击退了韩德勤的反共摩擦,不久,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沿海人民在欢欣鼓舞的同时,请求共产党、八路军修筑海堤的呼声日渐升高……

  1940年,八路军5纵队供给部长宋乃德来到阜宁,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宋乃德被委以首任县长。宋乃德被任命为阜宁县县长后,在和敌、伪、顽的扰乱破坏进行斗争的同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任后不久,宋乃德召开爱国人士座谈会,征求县政工作意见和建议,并询问海啸、海潮以及修堤的规模、所需人力、财力等。在会上,宋乃德表态说:“我们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府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必须修筑海堤,造福人民。”

  用事实击破敌人谣言

  1941年2月,宋乃德主持召开阜宁县参议会,讨论由田厚斋、计雨亭、邓松三3位参议员提出的关于修筑海堤的提案。会议决定成立以宋乃德为主席的修堤委员会,统筹筑堤事宜。会议决定筑堤全部费用不由人民负担,以盐税做抵,发行公债,由政府偿还,经费由盐税抵押,并发行修堤公债100万元,整个工程按“以工代赈”的办法,分两段实施,先修北堤,后修南堤。宋乃德任修堤总指挥。

  动工前,宋乃德沿着即将修堤的几十里海岸,查看水情地理,并亲自走访调查沿线百姓。北堤全长27公里,于5月15日正式施工。刚开工时,民工仅千余人,在宋乃德的动员下,旋即增至9000余人,最多达15000人以上。

  开工伊始,首先要解决民工的粮食和饮水问题。北堤开工前,需集中工粮40万斤。由于运输困难,开工期只有12万斤。韩德勤见状,派人在民工中造谣说,新四军新政府对修堤并无诚意,不然,决不至于预备这样少的粮食。为了击破这一奸计,新四军三师遂以新购进的12万元的军粮,全数让予接济,同时组织人员外地采购,运至八滩碾磨加工,再运至工地分发。接着,从盐城一带所购的粮食,也陆续地运来,宋乃德动员沿堤七个乡的田主从30里外运来淡水,用事实击破敌人的谣言。

  开工后,宋乃德又亲自参加劳动,和民工同在一锅里吃饭,同在一工棚中睡觉,同在一工地上劳动,大大鼓舞了民工把海堤修好的信心和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的“宋公堤”

  抱病冒雨涉水筑堤

  南堤的修筑,更充满了艰难险阻。时值三伏,天气炎热,蚊虫叮咬,多风多雨,海潮泛滥。地方士绅、修堤人员都力主暂停施工,待秋后再续。然而在当时战争环境下,为尽快消灭潮患,不容延时宕日。宋乃德与各方人士多次商讨,决定排除万难,继续修筑。

  6月20日,南堤全面动工。南堤修筑的关键时刻,暴雨连连,平地水深过膝,工程一度被迫停工,一些民工丢下工具回了家。闻此情况,宋乃德不顾重病在身,赶往八滩工地解决面临的问题,稳定人心。途中他几次从马上跌入水里,但仍顽强坚持赶到大堤现场指挥。广大民工和开明绅士们见此情景深受感动,不到一周,离开民工全部回到修堤工地。

  南堤堵口工程,为修堤最难。在构筑五丈河坝时,因潮水冲击力大,抢堵的土包3次被潮水卷去,此时又陡降大雨。在这紧急关头,宋乃德等奋不顾身,率民工夹着土包跳入水中,彼此两臂相扣,结成三四层人墙,经过11个小时的生死奋战,河口终于如期合拢。

  7月2日开始,风雨交加,平地水深二尺,且海潮大涨。工棚被风刮坏,泡在水中,民工不得不迁至高地栖身。宋乃德得悉此情,抱病冒雨涉水赶往南堤,组织排水。就在这时,又发生疫情。宋乃德及时请来大批医生,为民工治疗。

  “艰苦廉洁,莫有如此者”

  宋乃德是山西人,有蹲着捧碗吃饭的习惯。有些乡绅觉得共产党的干部很土,当官不像官,暗地里讥讽宋乃德“望之不似人君”。但耳闻目睹宋乃德身先士卒、抱病上工地、指挥若定的事迹,见到日益延伸的坚固大堤,他们感叹道:“艰苦廉洁,莫有如此者。”

  见堤工进行极为顺利,日、伪、顽三股势力不断派人破坏修堤。汉奸李长江竟请日军飞机前来轰炸。宋乃德到工地视察,土匪头子顾德扬前来刺杀,被我地方武装击溃。南堤继续开工后,国民党及敌伪所进行的阴谋破坏愈发猖獗,先后制造了两次惨案,杀害领导修堤的三区(八滩)区长、现场指挥陈振东等共产党干部,还多次阴谋加害宋乃德,均因他及警卫、群众的警惕性高而未遂。

  当时,宋乃德由于积劳成疾,为安定民心,他多次率人冒雨趟水赶赴施工现场,途中,有些地方水深漫过马腹,曾几次因病体不支跌入水中。工地上的干部、民工看到宋县长涉水到来,无不为之感动。宋乃德一面布置加强警戒,一面进行公开动员,并带头上阵,和大家共建南段海堤工程。

宋乃德发布在《淮海日报》上募集修筑海堤公债的文章

  “每闻潮声想宋公”

  经过艰苦努力,一条长达45公里,底宽21米,高7.8米的大海堤巍然屹立在黄海之滨。较之“韩德勤小堤”,堤身长了3/10,体积大了2/3。而所用经费却少了3/4。在竣工的第二天夜晚,一场罕见的大海潮就铺天盖地而来,水位比1939年的海啸还高6寸,时间也延长了20分钟,但新筑大堤屹立不动,沿海人民安然无恙。沿岸群众奔走相庆。

  大海堤不仅工程质量高,而且所花经费不足原来预算的六成。新建成的海堤工程图纸,延用了“韩小堤”图纸。原来韩德勤所拟的图样,确是超过海啸的最高水位,堤身也高大坚实,足以抵御后来的卤潮。大概由于计算工本后,觉得不必要这样的花费,就用红色铅笔,轻轻地改低而且改小了。这图样和款项到了奉命修堤的委员老爷们手里,再一核算,如果以图样修筑,那这趟差使就未免太清苦了。于是在韩德勤所画的红线里面,又加上了一层新的红线,使堤身再压缩一点。最后,这张图样,又转到承担工程的建筑师手里,他们当然要做第三次的改削。而“坚实”也不得不变成“松散”,海啸一来,就立刻“崩溃”了。而新四军抗日政府只不过是抹除了这几道红线,此外,是毫无秘密而言的。

  堤防建成后,宋乃德更号召了阜东地方硕耆,组织了“海堤防护委员会”,经常管理新堤,并逐年修理堤工事物,以奠永恒与卤潮浊浪坚持搏斗之基。

  海堤的筑成,根治了几百年来的海潮、海啸灾害。当地人民感戴宋乃德政绩,把这条海堤与宋代范仲淹领导修筑的范公堤相提并论,并编民谣一首:“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想宋公。”

  为了铭记宋乃德为修筑沿海大堤作出的卓越贡献,阜宁沿海各界就将这道海堤称为“宋公堤”,并在海堤上刻石立起一块纪功碑。

  白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