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人雅致生活:红袖添香夜读书 刻铜文房发展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文房的功用,在看书、写作之外,也为崇尚高雅的文人品赏文房雅玩提供了天地。文房雅玩是在笔墨纸砚基础上派生出的辅助用具,是书案上清雅的实用陈设品。明清两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讲究品味的文人对于书房的陈设布置格外重视,文房用具空前发达,兼具实用与赏玩的文房雅玩更是被推上了高峰,甚至涌现出一批诸如高濂、文震亨、李渔之流的雅玩专家。古人云:"笔砚精良,人生一乐。"收藏赏玩文房雅玩,更多是在诉求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一种古雅的生活态度,一种闲隐的生活追求。近期,在玖燚斋文化艺术馆举办的天龙藏友沙龙第十九期活动中,众多藏友在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牛润生先生、资深藏家赵玫女士的讲解中,体会了一番古代文人雅士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期沙龙的主题藏品是文房吉金。文房雅玩包罗万象、品目繁多,文房吉金只是其中一大品类。“吉金”是指古代铜铸的礼器,古人以祭祀为吉礼,称金黄色的铜器为金,因此将铜铸的祭器统称为“吉金”。“吉金”是“明尊卑,别上下”的标志,古代等级森严的礼制社会时期,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吉金”,并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明代以前,文房吉金只有零星出现,明清时期才开始逐渐盛行,发展成为系列的、普遍的用品。
红袖添香夜读书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生在古代中国,不论你是否刻意追求雅致,你的生活都离不开香。香炉是最常见的“香道”器具,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弹琴前,焚一炉香,净杂念而凝精神,随着袅袅香气的弥散,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沙龙现场,不少藏友都带来了自己的香炉藏品:有鎏金错银、线条流畅的博山炉,有结构精巧、工艺繁美的熏香炉,还有小巧玲珑,只能燃一炷香的一线香炉。
牛润生先生介绍说,香炉以铜质材料为主流,虽然从汉代以后渐次出现瓷质、玉质、翡翠香炉等品类,但大多不具备实用性,只能用来陈设把玩。明末清初时期,铜香炉制作工艺日臻精湛,艺术水准跨入了巅峰阶段。讲到这里,牛先生还提醒:现在市场上很多铜香炉号称明末清初遗留的器物,然而事实上,由于历史上明末的诸多劫难及清初政府的严格管制,这一时期能够流传下来的铜香炉非常罕见。
博山炉
博山炉是西汉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因形仿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博山炉下有底座,有的遍体饰云气花纹,有的鎏金或金银错。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
宣德炉
宣德炉是明宣德时期由宣德皇帝督造的香炉。宣德炉铜质优良,造型古朴典雅,制作精细,纹饰精致,工艺精湛,故而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即使是后仿炉和私款炉也已成为珍罕的藏品。如今,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有许多宣德炉,却没有一件能被鉴定专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
“琴书侣”款铜香炉
“琴书侣”即吴邦佐,是宣德铸炉时的工部吏臣,也是宣德炉最早的仿制者。他按照铸造宣德炉的方法,并雇用原铸制宣德炉的工匠自行铸造,他所铸之炉精巧典雅,可与宣德炉媲美。
以铁为书镇如意
镇尺包含了两种形制的文具。镇,是镇纸,尺,则为压尺。镇与尺,作用相同,而形状则各异。南北朝时期,镇纸开始出现在文人的书房,只是可惜年代久远,宋元及以前的镇纸甚少有实物传世,我们只能在书籍文献中觅得其身影,如《南史·垣荣祖传》:“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唐杜光庭《录异记·异石》:“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
镇纸材料有金银、玉料、象牙、翡翠、紫檀、乌木、珍瓷等多种,而用得最多的还是吉金。清代,造型装饰性强,且带有浓郁祈福色彩的铜镇纸变得多见,藏友带来的鎏金铜胎、寓意吉祥的寿山福海镇纸、交结四方镇纸,工艺精致,堪称文房珍玩中的精细之作。
“文房绝唱”镌神工
沙龙现场,藏友们带来的几件刻铜文房以精美的镌刻工艺,吸引着大家的关注。铜制文房发展到清末民初,形式工艺已是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刻铜文房。刻铜文房是指上面镌刻有图案、文字的铜质文房用品,以刻铜墨盒、刻铜镇尺最为多见。刻铜文房用品诞生于清中晚期,延绵百余年之后,于上世纪50年代逐渐消失,因之享有“文房绝唱”的美誉。
赵玫女士介绍,民国时期是刻铜文房发展的鼎盛时代,流传于世的藏品花样繁多,刻工也不乏精良。因此,收藏铜刻文房要侧重款识和名家作品。民国时期,文人雅士之间,写绘互赠的现象很普遍,几乎所有的京城书画家都曾亲笔在素面铜墨盒、铜镇尺上行书作画。经营书画、文房用品、刻章制印的店铺中,均挂有书画家、篆刻家的笔单,它们除接收顾客购画、治印的订单外,也接受顾客要求书画家为他们写绘铜墨盒、铜镇尺的订单。书画家写绘好后,店铺再延请技艺精湛的刻铜艺人镌刻而成。名家墨宝被刻铜家的神刀演绎得真如原墨迹般酣畅淋漓,书画名家与刻铜艺人的砥砺互动,大大提升了刻铜文房的艺术与工艺水准,“强强联合”的刻铜文房珍品,一时间成为当时文房案头的流行雅玩,其玩赏意义已在实用价值之上。
善丹青的赵女士把自己日常使用的几件文房吉金也带到了沙龙现场,“案头置几件这样的小玩意儿,画画的兴致中也会带上几分古人的清雅。”文房雅玩与重器大件相比,实属小器物。然而这些小玩意以千姿百态的工艺材质,品位高雅的艺术价值,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将古人的智慧才情藏于一方天地中,故而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成为收藏界日渐追崇的藏品。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