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远征军老兵的暮年:以孤独为伴 买彩票成生活寄托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每天花上个小半天时间,到镇上买张彩票,是晚年李会映最大的爱好和寄托。90岁的李会映是中国远征军老兵,激战过后他侥幸活了下来,娶妻生子。在儿子和老伴先后离世后,他独自住在偌大的乡间大房子里,房中,贴满了毛主席画像。

  时隔70年,中国远征军老兵卢彩文参加了9月3日的纪念抗战阅兵,是老兵方阵中的一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老兵李文德如今最大的心愿是回到贵州老家给父母修座坟墓。

  这些,是远征军老兵们晚年的家国情怀。

  机枪架肩上

  得知家中要来客人,李会映将他在集市上花20元钱买的一套西装穿上,再戴上他的那块镀金手表。

  这些年,随着国家以各种方式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李会映的身份才逐渐得以显露。

  今年刚满90岁的李会映,住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固东镇顺利村,村子离腾冲县城只有几十里路。然而,在李会映的记忆中,他的祖籍是在江苏南京,祖先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来到云南。

  让他成为村子里的名人,是他的昔日身份。1942年,17岁的李会映在腾冲老家选择了当兵,随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预备二师4团1营3连。身为机枪连的上等兵,他参加了腾冲游击战和远征军收复腾冲城的战斗。

  当兵时年龄小、个子也小,李会映在部队里被安排给机枪“垫脚”,也就是机枪手在战斗时为了使机枪位置更合适,更易于调整,会将机枪脚架在他的双肩上。李会映的任务是用手紧紧拉住机枪腿,固定住机枪,并随时听从机枪手的命令来转动身体调整位置。他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机枪架。

  “挺害怕的,日本人的机枪对着我们噼噼啪啪的扫射,树上的树枝都被打落了。”回想起70年前的腾冲收复战,李会映说到紧要处时,不顾一把花白胡须,端起拐棍就当枪摆弄。

  攻城时,日军手榴弹的碎片飞溅到了他的脑门上,弹片嵌入后留下了伤疤,这是这场战斗留给他的一份永久纪念。

  根据官方统计的数字,在腾冲县城收复战中,日军共有3395人被歼灭,中国远征军阵亡的官兵达到8671人。

  但李会映侥幸地活了下来。回到腾冲老家后,他像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

  以孤独为伴

  李会映的家很是宽敞,屋子盖得大气、明亮,屋前还有一个小院落,放置着一些杂物。由于所盖的房子年代有些久,木料、家具都显得很陈旧,屋中木制的桌上凌乱地堆放着各式杂物。

  房子是十几年前大儿子盖的一层瓦房,面积很大。李会映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小儿子夭折了,大儿子在十几年前盖完房子后不久死于一场意外事故,四个女儿早已嫁人,老伴也已经去世了。他如今是这座房子唯一的主人。

  房屋大堂的正中央贴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在当地,很多人家都是这幅装扮。牌位的右侧是一个镶着金框的毛主席标准像,长宽各有约50厘米,毛主席像的上方,是行书“东方红”三个字。

  据李会映回忆,毛主席像是他几个月前花40元从集市上买回来的。他一手衔着烟,一手透过缭绕的烟雾指给记者看。

  烟是小女儿从昆明买给他的,云南生产的,一条烟他吃了好几个月。“每天抽两根,多了不敢抽。”李会映说。

  卧室是在大堂的右侧一个房屋,进去后,里面透着一股霉味,光线并不好,房内很暗淡。床就在门口附近,从卧室床头边的枕头旁,李会映翻出了一枚毛主席像章,展示给记者看。

  卧室右边是空旷的厨房,零散地堆着小垛柴火,厨房里没有一样现代化的电器,像样的家具也没有。炉灶用石头砌成,上面支起一个水壶,正热气腾腾地冒着烟,水壶下面的火堆里闪耀着火光。厨房的小窗外面,细雨婆娑。

  老伴死后,李会映自己一个人做饭。他常常吃得很简单,都是些普通的家常小菜——青菜、白菜、腌菜、鸡蛋,肉都不敢吃,因为年纪大了。他说。

  喜欢买彩票

  晚年的李会映,习惯了以孤独为伴。但他也在给自己找乐子,最大的乐子就是坐车到镇里去买彩票,这也成为他晚年生活的一种寄托。

  几乎每天,他都会乘车到镇里买上一注两元的彩票,然后再乘车回到村里。做完这些,半天的时间就没了。

  他甚至希冀如果买彩票中了大奖,要先给村里修条路;要是发了大财,要在屋后给毛主席修个纪念场所。

  以前都说养儿防老,现在儿子死了,养老还得靠政府。李会映对记者说,作为抗战老兵,他现在每个月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到一笔千元的款项。

  一年中,久违的家庭温暖可能还是在过年时。李会映介绍,他那二十五六岁的孙子在上海工作,一般过年时才会回来看他。

  在砥砺前行中,岁月渐渐老去,李会映的记忆也渐渐变得模糊,很多事他已经回忆不起来,但年轻时当兵的经历,却没有随时间远去。

  “看见目标,将枪举起,枪面要正,左前臂垂直,右手紧握枪把,开右眼,闭左眼,瞄准,停止呼吸,击发!”李会映曾因枪法准获得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颁发的奖章,如今90岁高龄的他依然对口诀信手拈来。

  鲐背之年的李会映阅尽了人间冷暖,也看淡了生离死别。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使他看起来已经不再悲伤。如今,在村中的大屋里,李会映只是有些深深的孤单。

  同场加演

  还有三老兵 与时代同行

  云南省保山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张有武告诉记者,现在参加过抗战的远征军老兵已经越来越少,整个保山市在世的老兵只有100多人,其中大部分人年龄很大,神志不清。

  “这些老兵,当年留下来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农村,生活都不是很富裕,所以大部分都已经去世了。”张有武说。

  健在者中,90岁的卢彩文是张有武接触到的老兵中,精神状态最好的一位。

  家住腾冲县城的卢彩文曾在远征军中做谍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还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上,卢彩文是老兵方阵中的一员。

  “他在家里呆不住,以前每天都骑自行车绕一圈,后来又买了摩托车,骑着到处跑,再后来年纪大了,子女担心他,不让他骑车了,他就改为步行。”张有武说。

  卢彩文的家里,贴满了他创作的书画作品。在他2010年所作的《夏日情》国画中,池塘中有青色的荷叶,有淡红色的荷花,有水草,还有几条游动的鱼。画面的恬淡一如创作者的晚年。

  比卢彩文小两岁的远征军老兵李文德,曾参加松山战役。而今,他时常独自搬着小凳子坐在半山腰的自家阳台上,对着远处的松山发呆。晚年,李文德最大的愿望是回到贵州老家给父母修坟。这位16岁被抓壮丁入伍的娃娃兵,战斗结束后因负伤留在了当地,此后长达60年没有回到家乡。2005年,他终于回到了贵州老家,但一切都变得陌生。在长满草的父母坟头,他像孩子一样哭了一场。

  今年93岁的广东人张仁和曾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医,经历了野人山大撤退。撤退中,部队在缅北原始森林中穿行,士兵因饥饿、病毒、虫咬大量死亡,张仁和也差点因疟疾丢了命。回国后,部队在昆明休整,退伍回到广东老家工作。从医院岗位上退休后,晚年的他住在广州颐养天年。

  生于旧社会,融于新时代,是健在的远征军老兵们普遍的身份印记。

  以上三张照片为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