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皇后婉容婚前住所:北京帽儿胡同35号和37号
近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东城区黄化门街对胡同里的建筑进行拍照和记录。 本报记者 邓伟摄
本报记者 曹政
东起东板桥街,西至地安门内大街,这条400多米长的胡同叫“黄化门街”。时间向前推移几百年,明清时这里还是皇城禁区。翻阅100多年来的几版地图,胡同的名字也几经更迭:光绪时称东黄瓦门,老百姓则俗称黄化门、黄华门;1947年还叫黄化门大街,1965年则改称黄化门街,后来还一度叫过“红化门”。
像黄化门街这样的胡同是北京的“老古董”,它们的历史变迁和背后故事都正在进行梳理。记者近日从市规划委东城分局独家获悉,东城区1200多条胡同正在进行精细梳理,按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个标志性年份,记录风土、留存人情,撰写一部胡同的“编年史”。
1200多条胡同今年摸清家底
门外两块镇门石已经斑驳到看不清刻的是什么,抬头一看,四颗六角门簪却是刚刷了漆,明晃晃地写着“吉祥如意”。按照旧时的说法,门簪多寡代表居者级别高低,等级较高的蛮子门有四颗门簪,而等级较低的如意门只有两颗门簪。
从地安门内大街拐进黄化门街,这样的老宅子一栋挨着一栋,深深浅浅的院落里至今还居住着不少老北京。站在宅门前,测绘员任天龙利落地拍下照片,又在地图上作下标记。近日,东城区启动胡同精细化管理,对旧城胡同来了回摸底。
记者查阅10年前市规划委等部门一同撰写的《北京旧城胡同现状与历史变迁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小胡同也发生着大变化:从1949年到2003年,旧城新建了40条胡同,现在的阜成门内北街、益民巷都位列其中;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此前并未命名的南运巷、通河巷都获得了自己的名字;同样也是在1965年,常有多条胡同并入一条胡同的情况发生,例如汇丰夹道、大华街、幸福胡同、北水道子、山佑夹道都并入清化寺街,统一改叫清华街;此外,还有不少胡同并入大街、取消命名,消失或发展为居民区。
摸清这些胡同的信息并不容易。以任天龙勘查的黄化门街为例,400多米长的胡同,足足走了20多分钟,拍下典型建筑照片21张。而在此之前,测绘人员还需要先掌握各个年份的历史地形图,通过软件进行分析,提取出胡同长度、宽度、走向、名称、面积等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次摸底调查的范围是东城区旧城以里31平方公里的1200多条胡同。”市规划委东城分局副局长孙庆贺说,根据计划,今年10月东城1200多条胡同内业分析和外业勘查将基本完成,成果在年底就能出炉。
6个标志性年份“全记录”
“帽儿胡同35号和37号旧宅园,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的婚前住所,院落住宅部分和花园部分保存完整。” 留存北京的不少名人故居、文物都散落在各条胡同里。除了现状外,这些胡同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内部一些标志性建筑及背后故事也是此次调查的重点。
孙庆贺介绍,寻找胡同背后的记忆一方面会整合胡同现有文物、故居资料,另一方面还会针对地名文化,参考地名志、街巷名称录、地方志等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调查。“这次胡同现状与历史变迁调查的时界是1949年到2014年。”孙庆贺说,其中1949年、1965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4年这6个年份为标志性节点。
之所以不平均分配时段,是因为胡同的演变与发展常常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这6个年份在胡同变迁历史中颇具代表性: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京也获得了新生,这是此次研究的起点;1965年,北京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街巷名称整顿;1980年,是北京改革开放的初期;1990年,是北京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时期;2000年,北京进行旧城更新工作;2014年,则是此次胡同现状及历史变迁调查的最新现实。
“编年史”有望向公众开放
“最早,胡同是北京城的交通要道,也是老百姓交往的场所;而随着这么多年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胡同也变了,一些胡同里停放着不少车辆,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不便。”市规划委东城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除了留存历史外,这次对胡同现状的调查,也是为以后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据了解,东城这些不同年代胡同的数量、宽度等基本信息与地名文化等人文信息都会随影像资料与现有的数据进行对接。例如,在东城目前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中,已经有无障碍设施信息。未来胡同和无障碍设施信息对接成功,也就更方便今后在胡同里建设坡道、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同时,去年东西城规划分局联合开发了旧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手机APP,软件中记录着两区内的三级文物信息,市民能很方便地检索到身边最近的历史文化资源。“像这次东城1200多条胡同的调查数据,未来也有望录入手机软件中,并对公众开放,周边胡同的历史信息、现状特色都可能实现掌上查询。”这位负责人说。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