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山西“特等杀敌英雄”马应元:曾一枪致敌二命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会场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民兵怀着对日军的满腔仇恨和对祖国、对家园的无限热爱,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同仇敌忾、群策群力,使游击战争到处开花,在反“扫荡”作战和反“蚕食”斗争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战术形式,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如伏击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窑洞战、地雷战等等,使敌人左右挨打,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实行“三位一体”的军事体制,即主力军、地方军(游击队)和民兵。军事上对敌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是群众性的游击战,这主要是由民兵组织进行的。民兵土生土长,是最具广泛性的群众抗日武装组织。山西各根据地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民兵英雄,“特等杀敌英雄”马应元就是其中一位。

  1 一边战斗一边生产

  1921年,马应元出生在山西武乡马家村。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应元的命运似乎注定已经和党分不开。他打小就失去了父母,孤独地过着苦日子,没有家的温暖和关怀,倔强剽悍的性格从此养成。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多灾多难和坚强不屈,马应元逐渐成长为一名血气方刚的男儿。1940年,他19岁。这一年,是山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的关键一年,太行军区正式提出“建立民兵制度,开展群众游击战争”的指导方针,全区各地立即依托青救会和农救会在抗日自卫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民兵组织。马应元积极响应,同年参加了太行军区三分区的抗日游击小组。在实训中,他认真刻苦,练就了一手好枪法。秋季加入了民兵组织,配合八路军打游击战。在一次战斗中,他的枪法神勇,一枪致敌二命,击毙敌人战马一匹,成为闻名全县的民兵射击手。敌人一听见“马应元”这三个字,既恨又怕,就担心自己哪天撞到他的枪口上。

  在坚持对敌抗战中,根据地的建设日程上,都无一例外地摆着两件重大事情:生产与战斗。太行军区也不例外。这是由当时战争条件决定的。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特别是日本法西斯强盗的“三光政策”的残酷蹂躏,给根据地造成了极大的财政经济困难。为了战胜敌人,一方面必须加紧人民武装建设,强化普遍的、群众性的抗日游击战争,以保卫和扩大解放区;另一方面又必须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培养民力,以支持长期的抗战。战争要求生产,生产又支持战争。只有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马应元把自己身边的民兵和群众组织起来,实行劳力和武力结合的“游击生产”的方式,一边战斗一边生产。“敌人赶一赶,我退一退;敌人在前面打枪,我种后面的地;敌人到老巢去了,我再种前面的地。”《山西通史》这样介绍当年民兵们“游击生产”的情景。民兵们以田庄当战场,在运动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保卫家园,保卫粮食。

  1942年,马应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真正有家了,他要保卫这个家,为所有亲人打鬼子,争取让大家早点过上好日子。同年,他被任命为马家庄民兵指导员。在反“清剿”、反“蚕食”斗争中,马应元带领马家庄民兵队搞侦察、报敌情、除汉奸、捉舌头、埋地雷、打伏击、缴武器、截物资,多次夺回日军抢去的耕畜、羊群等。

  2 运用多种战术,打了许多胜仗

  1943年日军侵占蟠龙镇,蟠龙镇在武乡县东部,地理情况复杂,地形呈丘陵状分布。原来这里很热闹,是太行的四大镇之一。日军企图以此为基地,掠夺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可自从敌人来后的第一天起,马应元等领导的民兵组织就没让鬼子安宁过。按照事先安排,蟠龙镇附近十来个村的居民都先后迁走了,冷冷清清,除了日伪军和汉奸,再也找不到老百姓。粮食,坚壁清野;水窑,堵死了;门板和桌椅,大部隐藏了。蟠龙镇是武乡的产粮区,敌人却弄不到粮食吃。

  太行军区主力兵团和三分区民兵密切配合,在蟠(龙)武(乡)线上给敌人撒下天罗地网。此时,马应元被任命为蟠武线飞行射击爆炸组组长,他运用多种爆破技术,巧布各式各样的陷阱,阻断日军向蟠龙镇运送兵力和军用物资,炸得敌人魂不附体。马应元还运用“麻雀”战术歼灭敌人小股部队,配合八路军夜袭几十里外段村的敌人据点。麻雀战,是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马应元把民兵分为几个小组,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漳河两岸,蟠武线上,民兵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不着、追不上、吃不好、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此外,马应元还用“地雷加冷枪”等游击战术,打了许多胜仗。在5月反“扫荡”中,一次布雷13处,炸死炸伤日军90余人,缴获步枪11支,子弹500多发。马应元一时成为山西抗日根据地家喻户晓的英雄。

  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山西各根据地的民兵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山西通史》中说,据初步统计——在太行区,1943年5月反“扫荡”作战中,全区民兵作战2255次,参战民兵15000人,毙伤俘日、伪军1928人,捉汉奸、特务445人,解救民夫711人,缴获长短枪47支、机枪2挺。1944年3月2日,《解放日报》在发表的社论中指出,民兵运动与游击队运动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巨大的开展,表现了非常伟大的力量。应该说,如果没有民兵与游击队与主力军配合,要对付敌人的“灭绝扫荡”是很困难的……“他们的武器,只是地雷、手榴弹、步枪和别的原始武器,但由于他们围绕在主力的周围,得到主力的帮助和教育,由于他们熟悉地形和熟悉敌伪的行动规律,由于他们的爱护祖国保卫家乡的热忱与积极的行动,因而在有些地区,民兵与游击队的战绩是不亚于正规军的。”

  3 太行区群英大会上受表彰

  太行区涌现出大批的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和优秀工作者,受到全区广大军民的崇敬和赞扬。为了宣传推广他们的英雄模范事迹和生产、工作经验,把英雄主义的旗帜插遍太行山,1944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在黎城县第五区区政府驻地南委泉村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抗日战争发动局部反攻、根据地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形势下召开的,是对太行区抗战以来所取得的对敌斗争成绩的大检阅。会前各地经过认真评选,并以县和专区的名义召开了群英会,产生出参加太行区的杀敌英雄代表120名和劳动英雄代表206名。

  1月20日,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战绩、生产展览进行揭幕典礼,同时举行欢迎各路英雄模范大会。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大会主会场——南委泉村南的关帝庙滩附近。12时,各分区的部队和机关参观团,以及北平、天津等敌占区士绅参观团和太行区参议员首先进入会场。紧接着,南委泉附近的各村群众抬着花生、鸡蛋、梨果、鸡鸭、猪羊肉等礼品及精神抖擞、肩扛步枪的民兵,由喧天的锣鼓和悠扬的民乐团作前导,整队进场。就在党政军首长登台就座的同时,马应元、李顺达等300多位英雄模范,胸戴大红花,在群众热烈鼓掌和欢迎的口号中进入会场,在主席台下前排就座。

  大会正式开始,鸣礼炮24响,全体起立向延安方向敬礼,并向所有抗战阵亡将士和被日寇残杀的同胞致哀。大会设名誉主席团,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罗瑞卿、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等。大会主席团成员为戎伍胜、李达、申伯纯、李雪峰等13人。大会首先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戎伍胜报告了太行区军民一年来的生产、战斗成绩,然后由边区临参会议长申伯纯向全体英雄模范致欢迎词,最后由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讲话。

  经过讨论和大会评选,选出太行区一等和二等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马应元获得了“一等杀敌英雄”的荣誉,荣获“日夜出击蟠武线,飞行爆炸显神威”锦旗一面。群英大会的召开,更加有力地鼓舞了马应元和广大军民杀敌和生产的积极性。

  4 马家庄突围时不幸被俘遇害

  1945年元月,马应元在马家庄突围战斗中被俘,敌人抓来他的妻子等亲人胁迫他投降,都被他严厉拒绝,后来被鬼子残忍杀害。1946年12月太行区第二届群英大会,追认马应元为“特等杀敌英雄”,并在英雄台广场特设灵位,隆重公祭。

  马应元,这位普通的民兵杀敌英雄生前没有留下一张个人照片,但当年他和战友杀敌集体受表彰的影像已经载入史册,人民共和国的丰碑上将永远有这些壮士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