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南炮台曾击沉日舰"箬竹"号 使用28生克虏伯大炮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南炮台内出土的炮弹

▲黄清亮(左)和谢永杰在测量炮座轨道尺寸

▲南炮台旧址上的古城墙

  1937年9月3日,入侵厦门海域的日本“箬竹”号驱逐舰,被拦腰击沉。这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久,第一艘被击沉的日本海军现代军舰。这次战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厦门要塞保卫战”。“箬竹”号敌舰到底是被谁击沉的?许多学者认为,是胡里山炮台击中的。不过漳州开发区企划部总经理黄清亮则认为,真正击沉“箬竹”号驱逐舰的,就是南炮台的28生克虏伯大炮。

  昔日“功臣”依旧威武

  漳州开发区镜台山上,屹立着一门克虏伯大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茫茫海面。

  不过,这门大炮只是个仿制品。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老年协会会长陈元财说,原来的那门克虏伯大炮,要比现在的这个仿制品要大一倍还多。虽然只是个仿制品,但依旧威风凛凛,雄视万里海疆。

  这座素有“天南锁钥”之称的炮台,与厦门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拱卫着祖国的东南大门。

  历经70多年的风雨,城墙上的累累弹痕依稀可见,破损严重的地方,已经修缮。

  城墙内,破败的兵舍、战壕、弹药库、练兵场等遗址,历经岁月风雨,依旧清晰可见。

  一炮“走红”击沉日舰

  黄清亮介绍说,当年厦门是日军攻占的战略目标。1937年9月3日凌晨4:03,日本南支舰队第五水雷战队的驱逐舰,在空军掩护下,“箬竹”舰等突然驶到大担灯塔前,向白石头及曾厝垵海军机场发起炮击,同时也猛攻胡里山炮台。

  日军并向青屿鱼雷发射站及各炮台猛烈轰击,向鼓浪屿方向挺进。上午10时许,胡里山炮台、磐石炮台、屿仔尾炮台和白石头炮台相继还击,日舰不敢在攻击区掉头,只好在日机的掩护下,仓皇地往鼓浪屿方向逃窜,再向青屿方向逃窜。

  驻守在屿仔尾炮台的守军观察到敌情后,向主台官何荣冠报告,屿仔尾炮台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待日舰进入屿仔尾炮台克虏伯大炮的攻击圈后,何荣冠下令开炮,由主炮手李青山操作,“轰”的一声巨响,驱逐舰“箬竹”13号猝不及防,右舷中弹。

  中弹后的“箬竹”右舷大量进水,开始倾斜,在随后赶来的“羽风”号等舰艇的护航下,往青屿方向的“长礁灯塔”(日本防卫厅记载的是“与葡萄山对冲的灯塔”)逃窜。

  中弹的“箬竹”号在塔角附近的沙滩上冲滩,舰艇上的日军登上护航舰艇逃走,只留下冒着熊熊烈火的“箬竹”舰。

  填海筑路 发挥余热

  也有学者认为,真正击沉“箬竹”舰的是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

  黄清亮认为,首先时间上不对,“厦门的一些学者说‘箬竹’被击沉的时间是上午9时许,可是经过人证证明,击沉的时间,是下午四五点钟,这明显有出入”。

  此外,一些学者还认为,南炮台上根本就没有28生的克虏伯大炮。“后来我们从弹药库里挖掘了十多枚28生炮弹。”黄清亮说,如果没有28生的克虏伯大炮,那么备这些炮弹干吗?“我们后来找到了当时的见证人王依朦,龙海港尾镇深沃村人,今年90多岁了。王依朦还记得,那天下午四五点钟时,听到了巨大的炮声,跑到山上(将军山)看,发现一艘舰艇停在沙滩上并看见日军撤走,他就跑到舰艇上,拿了一张凳子回家。”

  据黄清亮介绍,当年南炮台共有2门克虏伯大炮(17生和28生)、3门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和3门红衣大炮(土炮)。

  那么曾立下赫赫战功的那门克虏伯大炮到底去哪了呢?导报记者从倚靠在墙角的一块石碑碑文中发现,“主炮于1953年修建厦门高(崎)集(美)海堤时被拆除”。

  当年参与该炮拆除的财叔和谢永杰介绍说,为了搬运这个庞然大物,大炮被切割成一百多斤一块,然后用船运走,用于修建厦门到集美的海堤。

  如今,南炮台已经成为一个爱国教育基地,每天都有无数市民前来参观。一颗颗炮弹、荒废的兵舍和布满弹坑的城墙,无不记录着闽南人不屈不饶的抗日精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