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进救亡演剧队宣传抗日 谱曲"到敌人后方去"
嘹亮的抗战歌声
新华社电(记者梁天韵)1938年底,22岁的左翼音乐家周巍峙,率西北战地服务团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在他的回忆里,根据地到处可以听到“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歌声。
《到敌人后方去》由赵启海作词,冼星海谱曲,于1938年9月在武汉完成。在艰难岁月里,《到敌人后方去》曾激励无数游击战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引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师范大学学生赵启海与一些进步青年组织了“北平学生流亡剧团”,南下进行抗日救亡歌咏宣传。在上海,从苏联回国的音乐家冼星海,参加了由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进步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救亡演剧队,巡回各地进行抗日宣传。
1937年秋天,八路军奔赴华北敌占区,担负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将士们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扩大抗日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统治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
1938年初,赵启海和冼星海在武汉结识并开始合作。1938年9月,周恩来到武汉视察抗战宣传工作,在为所属演剧队报告当前局势时,重点阐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强调要挺进敌人后方开展群众运动,独立自主进行游击战争。
这场报告启发和鼓舞了在场的赵启海和冼星海。“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他们创作了一系列以敌后抗日为主题的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是其中传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向延生说。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抄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这首刻画豪迈勇敢的游击战士、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到敌人后方去》,很快就从武汉三镇传到了全国,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和平年代里《到敌人后方去》依旧传唱不朽。激昂旋律已成为抗战历史的背景音,是在中国人血液中的家国记忆。无论是1982年的电影《战斗年华》,还是2010年的纪录片《我的抗战》,《到敌人后方去》的歌声都贯穿其中,与那段特殊的岁月紧紧相连。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