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拉米扬元帅之孙:爷爷只讲战争残酷不讲英雄
二战时,巴格拉米扬元帅(右一)与战友的合影。
用铅笔写着“我爱你”的纸条,是巴格拉米扬写给妻子的。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人物
在一张作业本纸上,用俄文写着“我爱你!”,后面的署名是巴格拉米扬。
这是苏联元帅巴格拉米扬给太太的留言,虽然当时已66岁,但仍像个热恋中的小伙子一般。他每次走出家门前,都会找一张纸,给太太写上几行字——犹如当年上前线时给妻子的留言一样,这是战时养成的习惯。
后来,卡琳娜见到了这些纸条,它们被奶奶精心保存了下来。
“一个孔武有力的元帅为何年过六旬之后,还能有如此细腻的情感,一般人估计很难理解。”卡琳娜说。她是巴格拉米扬的孙女,并继承了元帅在莫斯科的公寓。
在这套元帅故居内,卡琳娜和哥哥伊万·巴格拉米扬在介绍爷爷时说,有些人喜欢描述甚至炫耀战争的经历,但爷爷相反,从不喜欢讲战争的功绩,而在爷爷仅有的一本回忆录中,也只有战争的残酷,没有英雄。
不愿多谈战争的“苏联英雄”
在一张照片中,巴格拉米扬穿着睡衣,横躺在林地上,微笑地看着镜头,年仅6岁的伊万坐在爷爷身上,他因此被形容为“唯一敢骑在元帅身上的人”。
进到巴格拉米扬元帅的故居之前,能先见到元帅“本尊”。
这幢公寓楼外墙上,有一块一平方米大小的铜牌。在这块行人抬头可见的铜牌上,巴格拉米扬的头像凸出,一旁是他的简介,并备注这位功勋卓著的苏联元帅曾经在此居住。
俄罗斯翻译介绍,在莫斯科乃至俄罗斯全境的不少建筑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纪念牌,其中不少是二战英雄。
卡琳娜将记者迎进书房,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巴格拉米扬的油画。卡琳娜很喜欢这幅画,她认为,这幅油画突出表现了爷爷的气质。
画面上,巴格拉米扬光头,体型魁梧,一身戎装,眼睛不大,但神情威严。
巴格拉米扬1897年出生在亚美尼亚,是苏联元帅中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光头形象让其更加引人注目。在众多苏联元帅中,巴格拉米扬以智谋见长,有着“天才军事家”之称。自1939年冬天开始,巴格拉米扬便开始研究苏联红军如何抵抗德军自西边的进攻,他认为苏德之间即将爆发战争,可惜他的意见未被重视。
但后来战争形势的发展,证实了巴格拉米扬的预测。因为过人的智谋,巴格拉米扬从上校起步,成长为一位独当一面的元帅,立下赫赫战功。在攻下被希特勒称为“德国精神的绝对坚不可摧的堡垒”的维捷布斯克后,巴格拉米扬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
尽管事实上应该叫做外公,但卡琳娜和哥哥从小都习惯称呼巴格拉米扬为爷爷。
伊万展示了多张和爷爷的珍贵合影,其中一张是1955年拍摄。巴格拉米扬穿着睡衣,横躺在林地上,微笑地看着镜头,年仅6岁的伊万坐在爷爷身上,他因此被形容为“唯一敢骑在元帅身上的人”。
巴格拉米扬非常宠爱这个唯一的孙子,不仅给了他自己的名字,而且一直将孙子带在身边,直至成年。
因之,在伊万的记忆中,巴格拉米扬和同龄人的爷爷没什么两样,慈祥、友善、无所不应,但也“没什么了不起”。11岁那年,伊万随爷爷回到他的故乡亚美尼亚,这次行程让伊万第一次感知到爷爷的伟大。
“市民都冲出家庭,几乎所有人都涌到大街上,人群围住爷爷的汽车,争相与爷爷握手、拥抱……没想到他受到人们如此的欢迎和爱戴。”伊万说。从亚美尼亚走出的巴格拉米扬是这个国家的英雄,时至今日,仍为亚美尼亚人所敬仰。
但在伊万的成长中,巴格拉米扬却很少给孙子讲述二战往事。“他不愿意和儿孙辈多谈战争。有些人喜欢描述甚至炫耀战争经历,但他相反,从不喜欢(给我们)讲自己战争的功绩。”伊万说。
忌讳后辈借名头哗众取宠
卡琳娜搭爷爷的便车去上学,但离学校还远,爷爷就让她下车步行,以免被同学看到,显得特殊化。
巴格拉米扬对自身和后辈的要求极为严格。战后他保持着战时的军事作风,像机器一般精准生活。
“几点起床、几点刮胡须、几点吃饭,一切都列在计划中。”卡琳娜指着家中的书桌说,在这张书桌上,爷爷每天都要详细列出次日的计划。
即使是退休之后,巴格拉米扬仍然严格遵守自己的规则:早做操,晚散步,每天要步行五公里。他从不允许自己迟到,一次司机迟迟未到,为了准时出席会议,巴格拉米扬身着元帅服,自己冲到大街上拦车赶往会场。
到达目的地后,驾驶员怎么也不肯收钱:“能载到元帅已是我的荣幸!”
元帅不希望后辈滥用人民对他的尊敬,“爷爷不允许我们有任何特殊的地方,更忌讳后辈因他的名头而哗众取宠。”卡琳娜说。
有一次,卡琳娜搭爷爷的便车去上学。当时,苏联政府给巴格拉米扬配备了最高级的海鸥牌轿车,但车子距离学校很远就停下,巴格拉米扬让孙女步行去学校,“以免她被同学发现,显得特殊化”。
卡琳娜延续了这个家族的军人传统,在巴格拉米扬家族的孙辈中,只有她选择成为军人,这让巴格拉米扬感到惊喜。但即使如此,巴格拉米扬仍没有出席她的毕业典礼,因担心“引来太多的关注和麻烦”。
目前,卡琳娜在莫斯科一家军事学院任教,上校军衔。她说,爷爷的身份并没有给她的晋升以帮助,“我从参军到上校,没有超越别人一步,反倒是最慢的那几个。”
除此之外,巴格拉米扬在家中显得慈祥可亲。巴格拉米扬鼓励孙辈喜欢历史、文学,亲手教孩子下象棋、钓鱼,并教育孩子们要对上天和传统有所敬畏。
每当故乡有战友来到家中做客,一大清早,巴格拉米扬便会悄悄起床,穿上便衣,以免被别人认出,亲自到市场采购各种食材,然后亲自操刀,烤制带有浓厚高加索风格的烤肉。元帅一旦累了,便会“命令”孙子接手,继续烤羊肉串。
在烤肉的烟雾缭绕中开心忙碌的巴格拉米扬,成为伊万记忆中关于爷爷的最温馨场景之一。
巴格拉米扬也希望伊万成为一名军人,但伊万自小感兴趣的只有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在职业选择上,爷爷从未强迫、也从未责怪过我。”伊万后来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专业,后来他进入到一家企业工作直至退休。
回忆录只写最惨败之战
出乎所有人意料,巴格拉米扬的回忆录全聚焦于他惨败的德军突袭战,尽管这场战役几乎让他身败名裂。
尽管很少给孙辈言及二战,但在这套公寓之内,巴格拉米扬从未放弃对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冲突的思考。他一个人长时间枯坐在书桌前,写下了著名的个人回忆录:《战争是这样开始的》。
《战争是这样开始的》描述了巴格拉米扬亲历的乌克兰战役,这是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联红军在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突然袭击下,损失极为惨重的一役。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四个集团军被合围,仅有小股部队突围成功,部队的司令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长等均战死,巴格拉米扬是此役中少数突出德军重围的高级军官之一。彼时,巴格拉米扬担任这支部队的副参谋长、作战部部长。
这段经历是巴格拉米扬二战中的灰暗时期,和之后他担任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司令、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以及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时指挥的若干重大战役相比,这场战役显得尤其暗淡。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元帅将自己的回忆录聚焦于此,尽管这场战役几乎让他身败名裂。
伊万和卡琳娜将这部回忆录的原稿保存完好。
卡琳娜一页页向记者展示这部书稿,其上巴格拉米扬亲笔书写的字迹工整优美,长长的书稿少见潦草之处,足见作者写作时的思虑极深。
在书稿的开头,他写着,卫国战争持续了一千四百一十八天,书中仅分析战争的头一百七十八天,这实际上只是战争的开始,本书即由此得名。
“在这一百七十八天中,红军不单是遭受挫折,而且也打击了敌人,学会了战胜敌人。”巴格拉米扬自述缘何要动手写这本回忆录,他希望以自己的真诚告诉外界,苏联人是如何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抗击法西斯德军的进攻的。“当我将自己的劳动奉献给读者评判时,我和每个作者一样,希望读者不要无动于衷,希望他们永远记住那些对祖国忠诚地履行了自己义务的英雄战士。”
看完爷爷的手稿,伊万开始理解爷爷为何很少在家中谈及战争——比起残酷的战争本身,个人的功过是非实在不值一提。在苏联众多元帅中,巴格拉米扬以敏感细腻著称。据赫鲁晓夫的回忆,一次战役中红军损失数十万兵力,如此噩耗让巴格拉米扬备受打击,“他的眼泪溃堤般涌出……”
身为军校教授的卡琳娜认为,爷爷是以一个战士的身份,而不是以元帅之尊来总结自己经历的二战。在巴格拉米扬的笔下,没有无所不能的个人英雄主义,有的只是战争的残酷,以及为了正义事业前赴后继的英勇战士。
66岁还给太太写浪漫小纸条
战时每次奔赴前线之前,巴格拉米扬都会给妻子留下纸条,上面写着他的爱情宣言。战后,这一习惯被延续了下来,直到妻子去世。
在卡琳娜家的客厅,两瓶由朱可夫赠送的白兰地被摆在醒目位置。
巴格拉米扬和朱可夫是同学,两人终生保持友谊。二战开始后,朱可夫是苏联红军中仅次于斯大林的人物,但战后陷入政治斗争而晚景不佳,身边人纷纷与之疏远,仅存的几位朋友巴格拉米扬位列其中。
巴格拉米扬这一高贵的品格,让两位孙辈发自内心地骄傲,但在这位“元帅爷爷”身上,两人最为钦佩的还是巴格拉米扬对于妻子的爱。
战时每次奔赴前线之前,巴格拉米扬都会给妻子留下纸条,上面写着他的爱情宣言。二战之后,巴格拉米扬延续了这一习惯,离家甚至是上班前,都会给妻子留下爱的纸条。
卡琳娜给记者展示了其中的一张,那是巴格拉米扬66岁时留下的。上班之前,元帅撕下一张普通的作业本纸,他先是写下了妻子的名字,然后一行令人感动的宣言:“我爱你!”最后,还特别正式地署上名字和当天的日期。
前些年,卡琳娜整理爷爷和奶奶的遗物时,发现这些纸条,“每次看,泪水都会夺眶而出,没想到即使年老,爷爷和奶奶依然保持着这样浪漫的爱情。”
巴格拉米扬20岁时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塔玛拉,但当时她已经和另一名年轻的男子订婚,法律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感情。
没想到,塔玛拉第一段婚姻很快夭折,她年轻的丈夫战死在前线。巴格拉米扬听闻后,赶回村子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尽管此时塔玛拉已经怀有身孕,但巴格拉米扬还是与之成亲。婚后不久,塔玛拉便生下儿子,取名为莫夫谢斯,巴格拉米扬视同己出。
战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巴格拉米扬荣誉等身,身边不乏仰慕者,但他一直忠实于自己的妻子。1973年,巴格拉米扬的妻子去世,伊万第一次见到爷爷流下眼泪,他没想到此前他所认为的“世界上最坚强的人”会如此悲伤:“这是他生活中第一次如此痛苦的哭泣”。
妻子去世后,巴格拉米扬的性情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变得阴沉,脾气乖张,喜欢一个人待着,并且越来越沉默”,卡琳娜介绍说。后来,巴格拉米扬执意从喧哗热闹的莫斯科市区公寓搬离,住进了郊外的别墅,然后一个人住在那里,直到1982年去世。
最后的9年,尽管孙辈前去探访时会很开心,但大多数时候,巴格拉米扬都是一个人沉浸在妻子离世后的孤独中。
人物小传
巴格拉米扬(1897-1982)
苏联元帅。曾参加过一战。苏德战争初期,任西南方面军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后任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因在白俄罗斯战役中的辉煌战果和表现的勇敢精神,巴格拉米扬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战后,巴格拉米扬先后任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察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军事学院院长、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力量后勤部长。巴格拉米扬育有一子一女。
伊万·巴格拉米扬(1948-)
巴格拉米扬唯一的孙子。伊万继承了爷爷的名字,自小便被爷爷带在身边,爷孙的感情极深。伊万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直至退休。
卡琳娜
巴格拉米扬唯一的孙女。莫斯科军事翻译学院翻译系,现在俄罗斯一家军事大学教授西班牙语,上校军衔。卡琳娜珍藏了巴格拉米扬多份手稿。
纪念馆
故居墙上的元帅半身像
巴格拉米扬曾经长时间居住的公寓距俄罗斯外交部不远,公寓入口处附近的墙上挂有巴格拉米扬的半身像,俄罗斯人以此来铭记这位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苏联元帅。
巴格拉米扬的孙女卡琳娜介绍,公寓几乎保持着巴格拉米扬当年生活时的原貌,在这间公寓的书桌上,巴格拉米扬长时间枯坐,写下了著名的回忆录《战争是这样开始的》。
公寓的客厅挂有多幅油画,其中几幅是一位著名亚美尼亚艺术家的手笔,艺术家以此来表达对这位苏联著名的少数民族元帅的尊敬,巴格拉米扬至今仍是亚美尼亚的民族骄傲,不少建筑、广场、街道都用巴格拉米扬来命名。
新京报记者 谷岳飞 实习生 茹素岩 莫斯科报道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