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槽伏击战日军180人无一漏网 缴获重机枪
潘家峪是河北省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的一个山村,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我八路军挺进敌后,奔赴华北战场,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潘家峪成为抗日堡垒村,也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
1941年1月25日(旧历腊月廿八),日本侵略者集中了十几个县的3000多日军和2000多伪军,乘着黎明前的黑暗,把潘家峪紧紧包围起来。
潘家峪完全被淹没在血泊之中,大屠杀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潘家峪尸骨成堆,血流成河,一片瓦砾,1230位同胞惨遭杀害,只有114人死里逃生。惨案后,日本侵略者把潘家峪周围50里划为“无人区”,拆毁房屋,填平水井,驱散居民,多次“清乡”、“扫荡”,潘家峪一带笼罩着白色恐怖。
惨案发生的第二天,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党政领导率领12团的官兵来到潘家峪,带来大批粮食、衣服、药品,挨家挨户地慰问、安抚,并帮助掩埋了死去的乡亲。
3月初,这个村子的20多名青年自动组织起3个“抗日复仇小分队”,加入了向敌人讨还血债的行列。积极配合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附近村庄的子弟纷纷参加,迅速发展到120多人。
1942年7月中旬,冀东分区参谋长曾克林兼任第12团团长。7月12日,曾参加屠杀的180多名日军进驻沙河驿,扬言要“扫荡”滦河以西地区。
曾克林得到消息后,决心集中全力消灭这股日军,为惨案死难者报仇。
7月18日拂晓,第12团借助青纱帐掩蔽遮护,埋伏在甘河槽附近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
上午9时,伪“治安军”1个营顺路而来,随后跟进的便是180多个日军押着的140多辆粮车,日军后面又是两营伪军殿后。
曾克林沉着冷静地等到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才鸣枪发令。顿时机枪和步枪一齐开火,敌军人仰马翻,自相践踏,一片混乱。
我军勇士跃出青纱帐,一个猛冲,击溃了伪“治安军”的先头营。
在第12团的猛烈攻击下,日军伤亡惨重,再也招架不住,企图抢占路边的一座小山,夺路逃窜。但所有道路都被封锁。12团第5连第7班抢先一步登上山顶,冲着蜂拥而来的敌人甩出了一批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剩下的敌人退到路边的一片坟地里,架起重机枪向12团疯狂扫射。12团组织了几次冲锋都未奏效。
曾克林立即作了新的部署。他命令第2营在正面攻击,钳制敌人;又命令第1营第3连和团部警卫连、特务连迂回到敌人背后,夹击敌人。警卫连第1排排长李学良绕到敌人机枪后面,投出一颗手榴弹,随即趁着爆炸烟雾冲上去,干掉了日军机枪射手,并缴获了重机枪。12团官兵立即跃身而起,端着刺刀冲进敌群,和敌人短兵相接地展开白刃格斗。特别是那些潘家峪惨案中幸存下来、参加12团的战士们,专门找日军拼杀格斗。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180多个鬼子无一漏网全被消灭。
甘河槽伏击战是我军复仇战役中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战斗,第12团从此更是声威大震,远近闻名。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