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东北抗联抗战14年 3万人对抗70万最精锐日关东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吉林长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内,反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雕塑及照片

黄殿君躺在自家土炕上翻看自己的军功章

  文/羊城晚报记者 曾璇 图/羊城晚报记者 艾修煜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夺回我江山。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兄弟们,镜泊瀑泉唤起午睡酣。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虏,山河变,万里熄烽烟,夺回我江山。

  (东北抗日联军《露营之歌》节选,李兆麟、陈雷等作词)

  老兵,正在凋零。

  2015年3月,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办公室主任、省政府参事曹保明在吉林牵头,发起了抢救“抗联老兵口述史”文化工程。他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据民政厅提供的名单,目前幸存的吉林抗日老兵仅剩271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87岁,最大的已超百岁。今年三月,53位志愿者参与了“抗联老兵口述史”的采访、记录、整理工作。该工程启动至今,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他眼睁睁地看着老兵们一个个“凋零”,“每月以5%-10%的比例递减,好几个我们追到了坟前、棺材前”。曹保明感到心酸: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文化工程,上天留给老兵的时间已不多。

  幸存的老兵中,30-40%因为听力衰退或者语言能力、记忆力退化等,已无法正常交流,更不要说接受采访;有15%左右即使按名单、地址追溯,已无法找到;真正能够采访到的、把他们的故事记录进口述史的,只剩下120多位。而值得一提的是,这120位中,大部分来自中原的抗日战场,真正从伪满时期参加抗日,坚持而且幸存下来的“瑰宝”级的东北籍抗联老兵,真是少之又少。

  据记载,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规模已发展到3万余人,抗日游击区达70余县,形成了南满、北满、吉东三大游击区。全国抗战爆发后,抗日部队频繁出击,袭击日伪据点,以此扰乱日本侵略军侵华后方基地,给关内抗日部队以有力的配合。1937年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不断往东北增兵。对比悬殊的兵力,加之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抗日联军处于艰难困苦之中。到1940年末,抗联部队仅剩一千余人。

  以3万人的兵力,对抗70万最精锐的日本关东军,1931年至1940年间,让敌人付出了十余万的伤亡代价。

  为保存部队实力,经与苏联远东红军达成的相互支援的协议,抗联部队除留一部分队伍在东北继续坚持开展游击活动外,大部分队伍陆续进入苏境进行休整和政治、军事训练。1942年8月,在苏联境内整训的抗联部队统一编成抗联教导旅(第88独立步兵旅,又称国际88旅)。1945年9月初,抗联指战员随苏军反攻东北。他们迅速占据了佳木斯、牡丹江、沈阳、长春、哈尔滨等57个战略要地,为十万大军由关内挺进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朽老兵

  93岁东北抗联老兵黄殿君:

  抗联军歌是杨靖宇将军教的

  六月初,长白山上,冰雪渐融。羊城晚报记者远赴吉林省靖宇县,寻访还活着的抗联老兵。

  93岁的黄殿君(其他媒体误写为黄殿军)在靖宇是名人,在客运站,向任意一个司机打听,都能把你带到他和他儿子黄贵清居住的小院。

  阳光照进屋里,几盆四季海棠在窗沿吐蕊,不同于其他的农家小院儿,这里收拾得亮畅、干净,能看出主人是会生活的人。黄殿君老人躺在炕上,刚出院不久,已很难起身。不过,讲起话来,中气还在,不时举起如松树枝般的手臂,向我们描绘日本人的飞机如何嚣张……

  抗联老兵里,亲眼见过“杨司令”、跟着传奇英雄一起穿林海跨雪原打鬼子的,也就只剩下黄殿君了。

  13岁的小传令兵

  黄殿君是土生土长的濛江县(今靖宇县)龙泉镇人。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十岁的他和全村人一起,被日本人赶进屯堡,分隔而治。他12岁那年,就被日伪军强迫修路,连妇女儿童都被逼着帮忙抬土。一天,黄殿君与父亲上山,遇到一队中国军人,一个穿军大衣的人问:老乡,龙泉有多少警察?黄殿君脱口而出:有四十几人!对方好奇:小孩儿,你怎么知道?黄殿君说:他们早晨跑步时,我专门数的,有二十多对。我恨他们,想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呢!问话的军官笑了:小家伙,你愿意跟我们干吗?黄殿君马上斩钉截铁地同意了:干!“小日本子不是人啊,小孩子都不放过,都给他们劈了……”讲起80年前的往事,黄殿君还掩不住义愤,这也是他加入部队的最直接的理由。

  后来,黄殿君才知道,那位“特招”他的首长是东北抗联副总指挥、第二军政委兼党委书记魏拯民。13岁的小殿君还没枪高,可是他不怕苦不怕死,“小孩儿”的优势,成为他辗转各地为首长传令的最佳掩护。他被分配到第二军第二师,成为师长——著名将领曹亚凡的传令兵。

  “枪一响,我们就想着怎么才能打倒敌人,没把死当一回事儿!”虽然躺在炕上,说起那段岁月,老人依然目光炯炯。

  1939年,日本侵略者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7.5万兵力,疯狂围剿东北抗联部队。他们在东北林区推行集团部落制,强行并屯、保甲连坐、“蓖疏山林”、“铁壁合围”,迫使抗联部队由公开的根据地转入了“密营”。

  杨靖宇的部队,在深山老林里建立了70多个“密营”,这些秘密的宿营地,既是军营,又是弹药库,更是医院和粮仓。作为传令兵的黄殿君肩负的任务比以前更重更危险了。为了将首长的命令及时传达到各团队,黄殿君常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辗转于各个密营送信。

  以杨靖宇为“偶像”

  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在黄殿君这样13岁少年心目中,用今天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偶像”。据说杨靖宇的身高近乎1.9米,在那个年代十分罕见。黄殿君曾对媒体回忆:“杨将军肩膀这么老宽,特别魁梧,说话声音特洪亮,开万人大会搭个台子,他往台子上一站,四下立马无声,他讲话的声音在后面都听得真真的。”

  1940年,敌人为能早日活捉杨靖宇,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队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黄殿君说,日本人还发布告示,悬赏杨靖宇,说是杨将军身上有多少斤骨肉,就重奖打死他的人多少斤黄金。

  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好几仗。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杨靖宇率部建立的密营被叛徒带着一一捣毁。无粮食弹药补充,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数九寒冬,抗联战士们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

  老人已无法歌唱。儿子黄贵清拿出了以前给他录下的视频,手机视频里,老人一字一句声音清晰、音准精确地大声唱着: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的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这首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曾在白山黑水间广为传唱,响彻山林的歌声,隔着70多年的光阴,在小屋里回荡,老人听着军歌,不作声,眼里亮晶晶的。

  这首军歌就是杨靖宇亲自教唱的,黄殿君学了三遍就学会了,杨司令当时亲切地称呼他为“小黄孩子”。当听到将军牺牲的消息时,他与5名战友们正藏在一个土豆窖里,每天只能吃几个生土豆活命。当时大家根本不相信是真的,后来得到确认的消息后,战士们无不失声痛哭。

  与杨靖宇后人常往来

  如今,老人家虽然身体大不如从前,不过四代同堂的日子也其乐融融。小儿子黄贵清是远近闻名的兽医,孙子当兵退伍后在县里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老人家作为“东北抗联失散人员”也长年享受政府抚恤,医疗费用实报实销。“能过今天的日子,想都没想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靖宇的长孙女还专程从河南来看望过他。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注:杨靖宇原名马尚德),被特聘为靖宇县的县长助理和顾问,他也和老人家成了忘年交,“没事常来瞅瞅”。“从小我们就听他讲抗日的故事,我们听完了,到我儿子那辈听。”儿子黄贵清说,抗联的历史,就这样代代相传。

  抗战地标

  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杨靖宇将军殉国前

  在这里战斗了90天

  靖宇县位于长白山西麓,至今仍然未通火车,不难想象此地如何偏远。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靖宇县城西南6公里处,红色旅游现已成为靖宇县的“名片”。2009年起免费开放的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每年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

  殉国地占地面积150亩,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塔的塔身正面可以看到朱德元帅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13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除了朱德,陈云、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为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题字。

  当年掩护杨靖宇将军的是一棵0.6米粗的扭筋槭树,因年久干枯朽烂。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杉松,是靖宇人民1965年春移植于此的。杉松四季常青,以此树喻将军英灵万古长青。树旁边也建起了亭子,供后人休息瞻仰。纪念碑西侧是200平方米的2层楼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实物、照片,再现了将军殉国前在蒙江(靖宇县原称蒙江县)90天的战斗历程。

  1940年初,吉林省长白山区最冷的季节。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

  经过几天的战斗,杨靖宇身边只剩下2名战士了。来到大东沟附近,他们被敌伪特务发现,两位战士都英勇牺牲了。敌人从战士身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断定他就在附近,于是断绝交通,派兵地毯式搜寻杨靖宇。几天来,杨靖宇一粒粮食也没有进肚,只吃些枯草和树皮,饿得实在迈不动步,就从棉衣上扯下棉花揉成小球,裹着雪吞咽下去。他正发着高烧,严重的关节炎使两腿麻木得失去了知觉,但他仍然巧妙地同敌人周旋。

  现存于日本国际善邻协会的《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对于杨靖宇殉国的经过记录十分详尽,并有参战日本军警人员以手记形式,写下的大量日伪警察队活动的情况。档案显示:在交火中,日军第一梯队指挥官西谷喜代人曾试图劝降杨靖宇,双方曾有短暂的对话:

  “君是杨司令吗(日军文献和新闻中常称杨靖宇为‘杨司令’,或‘杨司令匪’)?”

  “是的,我就是杨司令。”

  “我们是通化的警察队。在我们的部队里面,曾经是君之同志的程(斌)、崔(胄峰),都担任着警察队的指挥。安参谋(指叛变的原抗联第一路军参谋长安光勋)也在总部工作。若是君能归顺,岸谷厅长必会热切相迎。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我的)部下都牺牲了,如今只剩了我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说着,(杨靖宇)开始用两支手枪射击,这边也随即开始迎战……

  西谷警佐道:“好吧,没有办法了,这是你死我活,射击!”在他的命令下,各队开始了猛攻……

  杨靖宇左手负伤,鲜血直流,仍然顽强地用右手握枪射击。最后,致命的一弹击穿了他的胸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