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86岁东江窑村抗日自卫战亲历者忆:打退征粮日伪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正在修建的傅凌云故居

  傅凌云画像翻拍资料图片

  □记者张晓东文图

  引子

  出汤阴县城一路向东,不过17公里,有一个叫东江窑的小村子。76年前,这里发生过一场抗日自卫战——东江窑村的村民为了反抗日伪军统治,不畏强敌,英勇战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东江窑村抗日自卫战,时间前后不过一天,取得的战果是打死打伤30多名日伪军。但这场小规模的战斗依然值得后人铭记——这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敌、英勇反抗侵略的一个缩影。共产党的发动和领导、人民的觉醒、群众的战斗智慧和血战到底的精神……记者翻阅过很多关于抗战的地方史志,鲜有将一个村庄的抗日战斗过程记录得如此详尽和写实的。朴实的文字和当事者的回忆,有关这场战斗的种种描述和记载,都传递出一个声音:中国人民不可辱!

  宣传抗日打下群众基础

  东江窑村位于汤阴县东的火龙岗上。火龙岗,是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有20多公里长的土岭。偌大的平原上,为何突兀起几丈高的一道土岭,根据民间传说,曾有火龙在此祸害百姓,最终受玉帝惩罚,化为土岗,造成了这一带的丘陵地貌。

  尽管传说不可信,但质朴的汤阴人始终笃信“恶有恶报”的正义法则。“清末民初时期,豫北地区穷,这一片时不时出一些土匪,为了抵御匪患,这一带的老百姓比较团结,很有正义感,民风也很强悍,比较讲义气。”今年59岁的东江窑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宾回忆说,当年村里人敢和鬼子干,“就是俺们的群众基础好”。

  对于这一说法,汤阴县党史办副主任李桂萤很赞同,但他觉得这和一个人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叫傅凌云。

  傅凌云是汤(阴)浚(县)地区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1908年他出生在东江窑村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张玉宾说,听老一辈人讲,傅凌云“天生聪明,8岁进私塾就能背诵关羽写给刘备的信”。13岁那年,傅凌云考入县城第三小学读书,第二年进入卫辉的第四农业学校就读。

  “由于早年外出求学,傅凌云较早接触到进步思想。”李桂萤说,在这个时期,傅凌云接触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结识了一批进步青年,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救国之路。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在卫辉上学的傅凌云经过党的培养,在这一年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傅凌云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没有气馁,一面在安阳等地寻找党组织,一面暗地里宣传党的主张。由于身体不好,1934年,傅凌云回到家乡东江窑村养病。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大举南侵,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土匪强盗四起,豫北一带人心惶惶。“他虽然暂时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党的政策。”张玉宾说,“那个时候老百姓今天说鬼子来了,明天说某某村跑反(指逃亡)了,都不知道咋办,傅凌云就响应党的号召,在东江窑村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由于傅凌云刚毅正直,善为人谋,在方圆数十里内有很高的威望,尤其是很多青年都非常拥戴他,他的抗日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他的劝说和联络下,东江窑村、司马村、瓦岗村的一些开明绅士,把民间枪支集中起来,成立了抗日自卫武装。

  1938年2月12日,日军占领汤阴县城后,四处抢掠,杀人放火。傅凌云带领进步青年广泛宣传抗日思想。很快,火龙岗一带的村庄以东江窑村为中心,抗日救国热潮非常高涨。

  在东江窑村村委会隔壁,有一座正在修建的房子,青砖灰瓦。“这是正在修复的傅凌云故居,以前的房屋塌了,墙壁有裂缝,现在等于重修,估计年底修好,到时候可以作为村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江窑村村委会主任傅国银说,以前村里的老人总爱向年轻人讲述他们经历的抗战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抗战者渐渐离开人世,遗留下来的资料很少,所以村里希望傅凌云故居建好后,能搜集一些当年的抗日资料和实物进行展览,让后人牢记那段历史。

  动员村民成立自卫武装

  今年86岁的张永和是经历过东江窑村抗日自卫战的健在者之一。

  在他的记忆中,70多年前的东江窑村,原本安宁的和平生活被日寇的入侵打破了。“小鬼子占了县城之后,就到处扫荡、征粮、四处抓人,可不是东西。”尽管那一年只有10岁,但提起往事,张永和依然记忆犹新,“小日本到处祸害咱老百姓,咱不能就这么当亡国奴啊,得反抗啊!”

  在东江窑村,傅凌云宣传的抗日救亡主张得到了年轻人的响应,傅德平、张永安、傅纯等人都是在傅凌云的鼓动下成为进步青年的。“那时大哥张永安和二哥张永祥晚上经常出去,有时白天也跟傅凌云他们在一起。”张永和说,他当时不知道哥哥们在忙些什么,后来才知道,这些进步青年在一起开会,讨论的都是“打小日本”的事。

  抗日不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落实在行动上。为了对付鬼子,一方面,村里的各个路口都用石块黄泥做成简易掩体,还设置了栅栏;另一方面,村里拥有枪支的富户被动员起来,组成了抗日自卫队。

  “我家当时还算富裕,有两杆枪,两个哥哥张永安和张永祥都参加了自卫队。”张永和说,能参加抗日自卫队在村里是荣耀的事,他经常在打谷场看着两个哥哥和队员们一起训练,非常羡慕。

  但全村的枪支加起来也不过20多杆,而且不少是土枪,枪少、子弹不足是个大问题。“当时国民党军溃败时,有一些官兵为了中饱私囊,就低价出售一批手榴弹,傅凌云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动员村民凑钱购买了200多枚,后来这批手榴弹在战斗中起了大作用。”傅国银说。

  同心协力,打退征粮日伪军

  1939年5月16日,农历三月二十七。

  由于东江窑村村民的反抗,日伪军在该村一直征不到粮食。恼羞成怒的伪军队长张文华亲自带领70余名“皇协军”到东江窑村征粮。

  张文华骑着马耀武扬威来到村头,命人把保长傅德顺押来。“张文华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催粮要款,一个是命令村民必须把枪支弹药交上来。”张玉宾说,这一下把村民们惹恼了,上百名闻讯而来的老百姓拿着枪支和红缨枪、大刀包围了“皇协军”。

  对于张文华的征粮和缴枪命令,傅德顺说,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粮食。张文华说:“不给也行,你们得承认这是皇军的地盘,我好回去交代。”村民们愤怒了,大骂张文华等人是汉奸,有的扔石块,有的拿红缨枪捅,张文华见众怒难犯,带人仓皇逃出了东江窑村。

  出了村,张文华仍不死心。“就派人给汤阴县城的日本人送信,说东江窑村有上千名八路军,已经将‘皇协军’包围,请‘皇军’来围剿。”张永和说,张文华带着“皇协军”驻扎在村外,等候日本人的援军。

  当时,日寇出动了12辆汽车,数十名骑兵、五百余名步兵,加上部分“皇协军”共700余人携带20余门迫击炮、40多挺轻重机枪,杀向东江窑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