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传人李子鸣:解放前曾掩护北平地下党负责人
法制晚报讯 6月27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将举办《八卦掌汇宗》《李子鸣书画集》首发式。提起李子鸣,很多人都会用“一代宗师”来形容这位德高望重的武学大师。李老去世十年忌辰时,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曾用二十字来缅怀大师:“人去事业在,人去人缘在,人去风范在,人去精神在。”今天让我们跟随李老女儿李秀仁的回忆,感受一代宗师的精神世界。
宫二小姐练八卦掌 李子鸣后人当顾问
电影《一代宗师》中,章子怡饰演的宫二的父亲宫羽田一生致力于发展国术,提倡南拳北传,打破武学界门户之别,还不惜以声名做垫砖,成就叶问的宗师美名。其实,宫羽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原型就是八卦掌大师宫宝田。
八卦掌为清末河北拳师董海川所创,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由于董海川的各个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董海川因材施教,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八卦掌各个流派支系既有共性特征,又有突出的个性特色。尹福是董海川的大弟子,他得恩师亲传,将八卦掌发扬光大,并开创出尹氏八卦掌一门。宫宝田是尹福的弟子,他身长体瘦,面目苍黑,动作精悍异常,有“宫猴子”之美称。
梁振蒲是董海川的小弟子,入门较晚,但由于天资聪颖,练功刻苦,勤思善悟,深受董海川喜爱,得八卦掌之真髓,且虚怀若谷,尊师敬长,和众师兄关系甚好,经常虚心向尹福、程廷华、史计栋等师兄求教,以功夫精湛成名,后来发展成为梁氏八卦掌。李子鸣正是在梁振蒲的悉心教导下才走上了武学之路。
王家卫导演在筹拍《一代宗师》时,曾专门登门拜访了李子鸣的后人,向其请教八卦掌的武术动作和精神。李秀仁还给章子怡推荐了一位八卦掌老师——戈春燕。戈春燕曾连续五次获得全国武术比赛冠军,是八卦掌的第五代门人。王家卫在李秀仁的帮助下找到戈春燕时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终于找到你了。”整个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李秀仁和李秀芝姐妹俩是作为八卦掌顾问参与其中的。
习武一年“诸病均愈” 自家酱缸成功掩护地下党
李子鸣生于1902年,幼年体弱多病,18岁时拜董海川入室弟子梁振蒲为师,研习八卦掌,随后,又入河北省国术馆,得到了张占魁、尚云辉、居庆元等武术名家的指授。在北京,与师兄郭古民、李少庵、曾省三等众多武术名家交往密切。他博览不同流派技法,收集了大量资料,取各家之长,完善了梁振蒲先生承传的八卦掌体系。
李秀仁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找到了一本日记,这是他在文革中丢失的几十本日记中仅存的一本。就是在这本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武术事业的忧虑与热忱。在1954年的一篇日记中他这样写道:“回忆我幼年间,因身体虚弱已达极点,中医治疗无效,行动都非常艰难,后跟京师一位著名武术家梁振蒲先生学习武艺,不到一年身体逐渐康壮,诸病均愈。因此,几十年不敢间断,现已五十开外,体力不减。”
接下来他又写道:“但旧有的各种拳术,对身体健康特有功效,可惜失传很多,失传的原因,就是擅长武技的人,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绝技密不传人,所以学者日少,行将失传。”“……因此,建议政府,应予以提倡,一方面提倡,一方面对旧有的国术方式方法加以改进,对擅长武技的人士,加强新的思想教育,截长补短,取精用宏,这样做对人民健康是有极大贡献的。”
李子鸣先生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前,他曾经成功掩护了当时的北平地下党的一位负责人脱险。当时,国民党特务跟踪那位负责人到了李子鸣家附近,李子鸣二话没说,就将他藏在了自家的酱缸里,解救了这位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解放后,李子鸣和他一直保持着来往。
拄拐杖只为随手练习
外国弟子“死后和中国父亲在一起”
李子鸣武技精湛,功夫纯厚,源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他随身的小笔记本有许多,上边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各种拳术的口诀、秘诀、拳路乃至名人故事,这些小笔记本都被他翻烂了。八十岁时,对武术的口诀仍倒背如流。李秀仁出生时,李子鸣已经五十多岁了。在李秀仁的印象中,她上小学时,父亲已经拄拐杖了。当时拄杖的原因不是腿脚不便,而是因为这样就可以随手执杖练习。记得她的母亲常说:“人家拄棍是拄着走,你是抡着走……”
在家里,李子鸣总是起得最早的一个人。无冬历夏,儿女们都还在酣睡中,他早已开始晨练。晚年觉多了,但晚上睡醒一觉,他还要起来练完功再正式入睡。在李秀仁的记忆中,他从未因为年节和身体的不适或出差而间断过练功,他和有些朋友就是在外地公园练功时相识的。正因他持之以恒地锻炼,才使功夫达到了一定高度。
六十年代初李子鸣便已开始传授发扬八卦掌了。那时条件差,也没什么场地,他们师生大部分时间就在胡同里的空场上练习。晚饭后,他拿个大芭蕉扇,一边扇着路灯下的蚊虫,一边指点学生的动作,热得大汗淋漓。为了纠正一个动作,一练就是几天,他们的背心常拧出汗水,脚下的鞋子脱下来都能倒出水。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得他亲传的弟子的功夫都非常扎实。
他的学生中,有干部也有普通百姓,对于前来学艺的所有人,他都一视同仁,从来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李秀仁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个东北男孩背着家人慕名找到家中,父亲了解到实情后,马上让母亲给孩子做饭,又和他家中联系,自己出盘缠安排人将孩子送回了老家。他河南的徒弟,生活拮据,来京拜师学艺不易,为了节省他们的开支,父亲每天都教得很晚,而早上比学生起得还早。有几次,学生晚上练得太晚,乏了,早上起不来床,父亲气得用拐杖把地板拄得咚咚响,说:“几千里来学艺,太阳老高还睡大觉,八卦掌指你们往下传怎么能行?!”当他了解到学生起不来的原因后,又和蔼地说:“晚上别练得太晚,练功也要有方法。”1993年李子鸣去世,河南弟子千里来奔丧,人未进门,跪在门外失声痛哭。
人说:“一般师傅,宁传十手,不说一口”,可李子鸣传艺均是口传心授。在他的弟子中,手中保留他手抄本的不止一位。那个年代复印一本书很昂贵,大多是他自己或他求人,用毛笔一点点抄来。
他的弟子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在国外弟子中,他和日本佐藤金兵卫的友谊最深。佐藤在世时把他尊为老父亲。1993年李子鸣去世时,正值春节,佐藤先生得此噩耗,即刻到中国驻日大使馆办签证,虽是春节期间,可大使馆一路绿灯,很快办好了手续,使馆人员对佐藤伸出大拇指说:“你的老师,这个!”佐藤先生在春节期间来北京与老师做最后的诀别。他因过度悲伤,卧倒机场。当人们把他搀到遗像前,他痛苦地讲不出话,一个劲地用手指胸口。今天,按照他的“死后和中国父亲在一起”的遗愿,已将他的一部分骨灰安放在李子鸣墓地旁。这也是世界武林的一段佳话。
雨后烈日下 耄耋老人拼命挖找先师遗骨
在北京《海淀区文物志》一书上记载,海淀区有两座墓被国家定为文物项目,一座是位于万安公墓的李大钊烈士墓,一座是位于万安公墓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师墓。现在万安公墓董海川先师墓碑群已经成为武术爱好者特别是八卦掌传人经常瞻仰的圣地,同时也是尊师重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每年都有众多中外武术爱好者前来膜拜。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三十多年前李子鸣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于1882年冬逝世后,原安葬于东直门外小牛坊村,“文革”期间墓碑等被红卫兵推倒深埋。七十年代,李子鸣和弟子在拜访体育大学一位武术教授时,听说国外有个别人说,中国传统武术已经丢失,真正的武术精髓在日本时,心绪难平、气愤至极。也就是在那时,他撰写了“迁坟启事”,决心把一直所想办的这件事变成现实,那就是将“文革”中被平掉深埋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墓碑挖出来迁建。七十年代末,李子鸣听说先师墓地所在地要被占盖楼,那就意味着先师墓碑再难见天日,这更加促使了李子鸣为先师迁墓的决心。
李子鸣为董海川的迁坟倡议书一发出,一下得到了八卦门中及国内外许多武林同好的响应。但是难题也一个接一个地来了。首先,坟地当时已成为菜地,并且有守坟人看护。开始守坟人是不同意迁坟的,因为一般迁坟都是后人来进行,忽然来了一群人要把坟迁走,那位守坟人心里存有很大的疑问:你们究竟和坟主人是什么关系呢?李子鸣为此真是说破了嘴跑断了腿,连档案馆都去了,又三番五次和文史馆交涉,最终查到了清朝有关董海川的档案,确定董海川是位太监没有留下后人。一番周折下来,总算同意迁坟了。
可是,要把他的坟迁往何处呢?李子鸣带领大家看了许多地方,最终选定了北京万安公墓。但万安公墓一般是不对外开放的,当时除了革命烈士、知名人士、海外侨胞等根本不对社会卖墓地。万般无奈之下,李子鸣找到了他的老战友、当时主管民政工作的北京市副市长陆禹同志,陆禹同志携夫人潘基多次去了万安公墓进行协调。万安公墓总算是同意卖了,但前提是不许自建。
接下来迁坟费用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了。当时参加活动的总共有433人,大家生活都比较困难,总共筹措了几千块钱,这些钱却是远远不够。为节省资金只能申请自建,多次交涉都未与公墓达成协议,最终李子鸣只得再次求助于陆禹同志,这又费了一番周折才同意。
董海川的墓地工程所用的琉璃瓦和碑文的贴金,当时不好搞到,李子鸣亲笔向有关部门写报告,不顾年迈的身体,和大家一起去房山挑选购买。为了买到更便宜的水泥,李子鸣让当时在二建构件厂工作的女儿代买。那天,一车水泥刚装好,开出卢沟桥不远车就坏在半路上了,等厂里又派了辆好车来接应,再运到万安公墓已半夜了。
当时的科技手段十分落后,没有探测仪,要想在一大片菜地中寻找董海川的遗骨是非常难的,李子鸣带领大家奋斗了好几天。最后一天,正赶大雨过后,菜地里一片泥泞,根本找不到棺木,大家都很失望。中午时分李子鸣带大家到附近去吃饭,给大家点了面条,他自己一个人饭也没吃,又偷偷跑回菜地里挖了起来。等大伙吃完饭,只见耄耋之年的李子鸣正满头大汗一个人在雨后的烈日下,饿着肚子拼命挖找。大家一齐上手,齐心合力,终于把墓碑和遗骨全都找到了。李子鸣的师侄王其昌首先跳入墓穴中,用买来的红盆将董海川的遗骨拾起,又清洗干净,用红布包裹了起来,至此挖掘工作才终于大功告成。
董海川墓碑建成的那天,是李子鸣最高兴的一天,他一夜没睡,第二天眼睛都熬红了布满了血丝。董海川墓的迁建历时三年,在国内外武林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地也有很多武林同好为武林前辈将“文革”中毁坏的墓碑重新修建,台湾、港澳、国外的武林界人士也前来认祖归宗,中国是传统武术的起源地,中国在世界传统武术的宗主历史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建立起来了。
创办八卦掌研究会 上百本资料全部送人
董海川墓碑建成后,李子鸣并未在一片赞扬声中睡大觉,也没有丝毫的停歇,他对学生说:“要干的事还很多,‘文革’后,中国传统武术像一盘散沙,必须组织起来!”在他的申请下成立了八卦掌研究会,这在全国是第一个,没有先例。当时很多人不解他的用意,但是他坚持自己的主张,并为此极力奔走。八卦掌门派众多,分为尹派、梁派、程派等。李子鸣认为,除了要保持每一门派的特色之外,还必须团结一致起来,这样“有普及才能发展,有发展才能提高。”当时八卦掌研究会的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此后,许多拳种研究会都成立了起来。每当这时,他都特别高兴。他没有门户之见,哪个拳种成立请他去,他都积极参加,又赠画又赠书法。为了大家都能领会八卦拳的要领,他打破传统陋习,率先公开了过去秘不传人的八卦拳的秘诀“三十六歌”和“四十八法”,便于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学习。2009年,国务院公布八卦掌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这和当初李子鸣的种种努力是分不开的。
1984年4月,李子鸣感到自己虽身体健康可毕竟老了。为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留下来,他和弟子们在紫竹院公园拍摄了全套动作片。虽然当时摄影器械、拍摄场地条件都有限,而且时间又紧,摄影效果和现在专业的无法比,但片子十分珍贵。
为了把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很好地传播下去,他不仅不顾年迈言传身教,还夜以继日地工作,将他几十年所写所积所累的宝贵材料,刊印成册成书,拿出自己的工资,孩子孝敬的零花钱,用在武术事业上。他的十几种专著印出后,他慷慨馈赠,全然不把个人利益放在心上。中国武协的康戈武先生在读研究生时,毕业论文是论“八卦掌源流之研究”,当时他慕名找到李子鸣。初次见面,李子鸣了解到来意后,一下打开箱子,里边有他几十年积攒的上百本资料,说:“你全都拿去!”康戈武先生说:“那怎么行,这是您一生积攒的!”为了传承他所热爱的武学事业,李子鸣真正做到了“德艺双馨,无私奉献”(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题词)。
也有个别人改头换面,将他的心血窃为己有,但他把此看得很淡。一次,友人拿来一本册子,是别人盗用他的文章刊出的,内容全是他所写的东西。他半天没说话,想了想说:“他也是为了宣传八卦掌。”
兰草似君心
李子鸣虽是习武之人,可并非一介武夫,这是他最忌讳的。他提倡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尚武崇德。李秀仁告诉记者,“文化大革命”期间,她被下放到北大荒务农。七十年代初,有人陆续返城。为让她安心边疆,努力工作,父亲寄来袁崇焕的诗来鼓励她:“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侵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中原尚未收。”“其实在那个时候,父亲完全可以动用他曾经的工作关系帮助我回到北京,但是他没有那样做。除了在董海川先师迁墓的事情上,父亲曾求人说情,别的时候他从来不为私事找人帮忙。这也是父亲做人的原则。”李秀仁说,“1992年,父亲在急救中心抢救时,让我到中国书店买了两套书,一套是孔子的《孝经》,另一套是《后汉书》,前者我想是让我们在他走后照顾好母亲,后者是他一直期望读的,后来我把其中一部分陪葬在他的墓中。我想他也是让我们牢记历史的教训。”
李秀仁有一次翻看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晚年时写的一句话:“人必死,民无信不立。”他也一直以这句话鞭策自己并且教育自己的子女堂堂正正做人。
李子鸣除了在武学上造诣深厚,还广泛涉猎多种学科,比如医药、摄影、书法、绘画等。特别有意思的是,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的他还参演过多部电影电视剧,如在电影《马可·波罗》中饰演一位蒙古大臣,还在电视剧《慈禧西行》中演了一位车老板。他博学多才,80多岁时仍勤耕不辍,书画功底在武术界十分罕见,其作品曾被军事博物馆作为国家文物收藏。他尤其爱画兰草,说:“自古画兰难画叶,翩翩幽兰见精神。”兰草似君心。文/陈隽情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