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记录日军轰炸南京:连遭空袭 有多处被炸毁
谢总喆
我喜欢收藏信札,十年前在一个旧书摊儿发现一捆故纸,仔细翻看,竟是一封封家书——
78年前,一位在上海求学的青年亲身经历了日军对南京、上海、常州等地的狂轰滥炸,造成众多平民伤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炮火纷飞中将所见所闻和所遇险情想方设法写信告诉父母,免去牵挂,让家人放心。同时,这些“家书”也见证了日军侵华的累累罪行。
这些家书共200多封,用钢笔或毛笔半文言文竖写,书法隽秀,字体挺拔,多数保存完好,时间跨度从民国26年(1937年)一直到民国38年(1949年)共12年。经过仔细翻看研读这些家书可知,写信的主人是一位名叫“崔德彰”的青年学子,他在上海求学时,常常写信给在老家西安的父母亲,部分家书中有多处内容记录了日军侵华罪行。其中一叠共18封家书是民国26年(1937年)7月至12月写就,内容除了写其在外求学学习及生活情况外,还多次讲述了“七七事变”后,他亲历日军轰炸南京、上海、常州等地,造成众多平民伤亡,真实记录了日军侵华的罪行。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兵荒马乱、时局动荡,在外游子牵动父母之心,做儿子的崔德彰漂泊不定,就想方设法给父亲写信以报平安。
在民国26年7月29日从上海发出的家书上,崔德彰告诉父亲上海时局“甚平安”,此时离“八一三淞沪抗战”仅有半月时间。
9月26日从南京发出的家书,崔德彰写道“……日军已对南京轰炸,近日连遭空袭,有多处被炸毁……现居住青年会寄宿舍附近为日机轰炸之目标,故日内拟迁他处……”。并告知临时通信处是“南京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许信钟转交”。
10月3日的家书写道“……南京看上去危险,实际上还不要紧,沿街均有地洞,可随时令路人躲避,日军屡次空袭所遭难之平民并无广州、上海、汉口之处多……遭难者多是下级平民”。
1937年10月31日家书(如图)崔德彰全程记录了自上海到南京亲历日机三次轰炸过程,信中写道:“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男于二十七日乘公共汽车赴(南)京,沿途尚称平安。途中虽遇敌机三次,但并未吃惊吓。首次遇敌机于上海近郊,因距离较远故(车)稍停即开。第二次车抵嘉兴适值警报,故车并未停于站内,直接开往树林中,乘客均下车于附近防空壕内暂避,约十分钟后,敌机飞过并未掷弹。最后一次于常州附近之鸣凰镇接得警报,正值敌机惨炸常州,该处离常州仅十五里,敌机隐约可见,并轰炸之声甚震耳,据男之估计约投弹三四十枚,约三刻钟后车始开行,二十八日下午二时车抵南京中华门。因公共汽车夜间不能开行,故在无锡过一夜,第二日下午抵京后即投宿下关江边东方旅社,俟交通部之证明文件发下后再行登轮赴汉。但因近两日内无上水之客轮,故男仍居旅社等俟。前三日京地每日阴雨,故敌机袭京之警报自男抵京后从未听见过,幸甚肃此敬请福安!男德彰叩禀。二十六年十月三十一日”。
1937年11月29日家书告知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各机关相继迁往他处,他要到汉口江岸平汉机械厂工作(实习),此时离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大屠杀也仅仅半月,所幸信件的主人躲过一劫。
这些家书是当事人崔德彰亲历现场的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了日军侵华的那段历史,记录了日军狂轰滥炸侵华罪行,对抗战历史是一种文献的全面补充,更是一种有力的证据,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