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谈"华北船王"抗战故事:为抗战凿沉七艘巨轮
昨天上午,台湾伯夷艺术馆馆长许伯夷、台湾山东日照同乡会理事长贺郁芬捐赠抗战文物仪式,在山东博物馆举行。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山东省文物局自今年1月面向全社会征集抗战文物以来,获得的较为重量级的抗战文物。当得知山东省文物局征集抗战文物后,许伯夷将其收藏的102件与抗战有关的图书、影印资料无偿捐献给山东博物馆。此次捐赠的全部为日文资料,记录了部分日军在华作战的详细过程。贺郁芬女士捐献了包括日本人出版的上海到山东的海图等10件文物资料。此次许伯夷、贺郁芬捐赠的抗战文物将由山东博物馆永久收藏,部分将在《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中展出。作为当年“华北船王”贺仁菴的女儿,贺郁芬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爱国商人的故事。 记者窦昊
商人投资建灯塔 至今屹立
“我父亲贺仁菴是清朝人,1887年生于山东日照,所以我的祖籍就是日照。”贺郁芬说。记者了解到,贺仁菴家族当年在日照很有名,靠做帆船生意做成了大商人。贺仁菴的父亲贺金锟则是大名鼎鼎的日照石臼所“福春行”商号创始人,同时经营大宗粮食、油料等,被时人称为日照首富。
1925年,38岁的贺仁菴引进国外先进的蒸汽机轮,成立“长记船行”,陆续购买了长春、亨春等大型轮船。之后,贺仁菴一直在青岛活动,并成立长记轮船公司,北起营口南到台湾,多地都建有他的分公司,业务遍及东部沿海,他的公司被称为“华北第一船行”,他本人也被称为“华北船王”。“当时我们老家所在的石臼所是个很小的地方,沿海雾比较大,暗礁很多,轮船航行有不小的风险。为此,我父亲曾经向国民政府提议在石臼所修建灯塔,但并没人理会。后来,1930年时,我父亲出资修建了高有五层的石臼所灯塔,用的是日照本地产的花岗岩,请的灯塔管理者是英国人。”贺郁芬说。石臼所的灯塔建成后,远在14海里之外的轮船都能看到其灯光,为大量的航海者指明了方向。后来经过战火洗礼、社会变迁,如今的石臼所灯塔只剩下了四层。“围绕着修灯塔,我父亲和当时的山东省政府主席、青岛市市长成了不错的朋友。”贺郁芬说。
为抗战凿沉七艘巨轮
好景不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驻扎在上海的日军准备通过海路进犯山东半岛。“1938年8月,眼看着日军要在青岛登陆,沈鸿烈命令所有在胶州湾靠泊的船只沉入胶州湾航道,我父亲将公司的七艘大型轮船全部凿沉在胶州湾。而这也的确延缓了日军登陆的时间。”贺郁芬说,“直到1938年的正月,日军才坐着小舢板从栈桥附近的浅海登陆,因为胶州湾的沉船的确阻滞了日军的登陆时间。”事实上,在贺仁菴凿沉自己公司的船之后的一月内,日军就把他的沉船打捞出水。“在凿沉船之前,有的商人朋友跟我父亲说,战争和商人无关,别把自己的老本赔进去。可我父亲并没听,而且事后也从没后悔过。”贺郁芬说。
日军登陆受到阻滞,贺仁菴也不敢在青岛居住,他带着全家离开了青岛馆陶路15号的住址,回到了日照老家躲避。不久后,日军在日照找到了贺仁菴,并请其出山任“滨海地区总司令”,看上的正是贺仁菴在当地的声望。“我父亲对前来邀请的日军说,如果你们看上的是我的声望,那么我当了这个总司令后,就毫无声望可言。于是回绝了日军的邀请,而这也让日本人气坏了。”贺郁芬说。
恼羞成怒的日军把贺仁菴抓起来关押在当地的监狱里。“早些年,我父亲曾救过一个朱姓土匪的命。当他知道我父亲身处危难中,就把我父亲救了出来。我父亲随后跑到了诸城一带的沂蒙山区活动,并出资组织了一个300多人的队伍抗日。”贺郁芬说。
倾家荡产并不后悔
把公司最好的轮船都凿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处于危难中但仍不忘出钱出力抗日,贺仁菴从没后悔过,他的德行颇受时人敬仰。为此,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一度邀请贺仁菴任政府参议。
抗战胜利后,贺仁菴的生意重新开始,再次把轮船公司经营的风生水起,1946年时,公司还发行了股票,市值一度达到96万美金。“1946年的96万美金是很大一笔钱了,这也是他人生事业的第二个高峰。”贺郁芬说。
青岛解放前夕,贺仁菴的轮船公司把大量的山东特产运往台湾,以换取当时比较紧俏的煤。“从台湾出发准备返航青岛时得知,国民党的军队已从青岛败退,轮船也无法回到青岛了。”贺郁芬说。这之后,贺仁菴带着美金和仅剩的五条船来到台湾,但却被国民党军队百般刁难、敲诈,轮船也被无偿征用,不出几年,贺仁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一切又化为乌有。
“国民政府承认我父亲的功劳,但一分钱也不肯赔偿。我家拿着当年沈鸿烈给我父亲开的抗战功劳证明向国民政府索赔,但一直也没结果。这次我捐献给山东博物馆的,就是当年标记有我父亲沉船位置的旧海图和沈鸿烈签字的证明。”贺郁芬说,“但我的父亲却从没因为全力支援抗战而后悔过,他是一名爱国商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我为此感到骄傲。”
相关新闻
日军印刷品暴露对侵略罪行的粉饰
在许伯夷捐赠的日军印刷品中,有一组名为《支那动乱》的照片,清楚展示了日军为自己侵略行为的粉饰。在《济南市街战中的日军防备》 照片中,日军厚颜无耻地宣称:“五月三日蒋介石所部贺耀祖军在济南城里杀掠日本人”“日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保护住了日本人的财产安全”。在另一幅名为《撤离济南,撤退至泰安的南军(指国民革命军——编者注)》中,日军宣称“南军于8日发动了攻击”“日军作出了激战的悲壮决定”。日军罔顾事实的宣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日本国内舆论的部分状况,对于二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资料。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