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卞之琳曾痴恋张充和 传卞诗《断章》系为她而作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报讯(记者欧阳春艳) 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一时左右,“民国才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去世,享年101岁。昨日一早,张充和生前好友、耶鲁大学教授孙康宜通过电子邮件向国内的学生透露了这一消息。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1949年,张充和随丈夫、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赴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她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被誉为“民国才女”。

  在近代中国,声名仅次于“宋氏三姐妹”的,就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这兰心蕙质、才华横溢的“合肥四姐妹”。大姐元和喜爱文学,与昆曲名家顾传玠结为连理;二姐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兆和与作家沈从文结合。2003年,张充和的三姐、二姐、丈夫傅汉思和大姐相继去世。而今张充和逝世,“合肥四姐妹”成为绝响。

  昨日一早,孙康宜的弟子、中科院博士后韩晗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半年前,我和孙康宜老师有个项目希望与张充和先生合作,无奈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也就作罢。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不时听到张充和先生身边的朋友谈起她,其实她的晚年生活非常平淡,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她的文化成就,但她那种现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活方式,那种诗意的栖居,值得我们深深回味。”

  “充和女史”爱吃麦当劳

  记者欧阳春艳

  关于“合肥四姐妹”的故事,最近颇有影响的一本书名叫《合肥四姊妹》,作者金安平是耶鲁大学历史学家、著名美国汉学家史景迁的妻子。昨日,记者专访了该书的译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早,听他谈起张充和的生活细节。“我一向认为,访问记一定要写细节,高大上的东西别人从文章演讲报道里尽可得知,衣食住行这些非当面不得而知的细节却是最传神的所在。”

  海外多年仍知“潜规则”

  杨早与张充和先生有接触并非因《合肥四姊妹》,反倒是因为他主编的《话题》系列图书。

  2005年,受邀翻译《合肥四姊妹》时,杨早对张充和的印象比较零碎,如“最后的闺秀”、“昆曲海外遗珠”之类。“这本书的起源是金安平与张充和的交往,充和的篇幅却是四姊妹里最少的。或许她的一生,传奇性不那么强,夫婿也不那么有名?”杨早猜测。

  直到看过张充和为沈从文去世写的挽联“星斗其文”,杨早真正喜欢上了充和先生的字。

  2006年,杨早尝试通过朋友邀请充和先生给自己主编的《话题》题写书名,“后来真收到了充和先生的题词,而且她写得非常认真,横竖各一张”。

  据《天涯晚笛》作者苏炜透露,他在美国访问张充和时,见到这位在海外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老人竟然能谈郭德纲、“潜规则”、“男色消费”,十分惊叹,其实这是因为张充和会通过看《话题》,关心故土变化。“我们给充和先生寄了每一期《话题》,没想到她真的认真看过。”杨早对此有些吃惊。

  “民国才女”最爱鸡肉汉堡

  杨早的朋友黄永有个90后外甥女,2011年曾去充和先生家中小住,杨早邀她写一篇张充和印象记,于是有了《这就是张充和》。

  最让这个署名“李归渔”的姑娘惊讶的是,高龄的张充和居然喜欢吃油油的麦当劳,特别是鸡肉汉堡,“朋友买菜带来了,张充和还是拿起她的鸡肉汉堡说,我本来就不吃饭的”。

  虽然年事已高,张充和仍然非常喜欢开玩笑。苏炜与李归渔都在杨早编辑的刊物上写过张充和教昆曲,“她说唱昆曲嘴不能张太大了,‘唱得很好,但是嘴巴总张这么大,我就说,给你扔一块狗屎进去’,说到这,她自己又乐呵呵地笑了。”

  晚年亦难躲清静

  “李归渔”在文章中回忆,自己离开张充和家那天,98岁的老太太亲自给她煮卤鸡蛋,“我问她几点钟起的,她说她三点就醒了,看书看到五六点起来的”。

  在并不太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李归渔眼里,张充和的字就是“正点,非常的正点”,“她都这么大年龄了每天临字帖还要写二百遍,每写一遍她就写上数字。所以她能写这么好!聪明人且得这样,不聪明的人又得怎么办呢?!”

  张充和一直想在美国安静地生活,不过在“李归渔”笔下,老人的晚年也没能做到不受打扰。

  “今天外婆还跟我说有一个人之前来她这里,把沈从文以前写的信翻出来拍了照片拿去发表了。沈从文的孙女很不高兴。说很多人来这里都是为了挖宝贝的。唉,唉,唉。”

  “她家的字画,她的儿女也不太懂,于是她早早的都该卖的卖,该送的送,要在生前处理掉。”

  杨早感叹:“这真是无奈啊。一个人的热闹与冷淡,原不是自己可以作得主。充和先生在海外躲了多年的清静,也总有被包围被探索的晚年。”

  相传卞之琳《断章》

  为她而作

  记者欧阳春艳/整理

  张充和是著名淮军将领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三岁前就学会了背唐诗,七八岁开始学做对子,学写诗。

  1934年她在北京参加北京大学入学考试。没有学过数学,“简直连题目都看不懂”,考了个零分,国文却得了个满分。考试委员会破格录取了她。不过,1936年因为得了肺结核,张充和被迫从北大退学。

  在学者兼书法家沈尹默的影响下,张充和每天临帖练字至少3个小时,直到88岁依然保持这一习惯。她运笔写字的手臂甚至仍然和少女的一样强壮。

  张充和教人写书法和唱昆曲,90多岁才停止,在美国桃李成群。比尔·盖茨的继母也是她的学生。

  1988年姐夫沈从文去世,张充和从美国发来悼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后来它们被铭刻到了湘西沈从文的墓碑上。这大概是张充和在国内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昆曲这一爱好伴她终身。抗战年代,张大千给她画过一幅仕女图,只有一个纤细的背影,身着昆曲戏装。她曾凭一出《游园惊梦》,惊艳重庆。直到90岁许,她仍偶尔与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

  张充和追求者众多,其中有诗人卞之琳。相传卞诗《断章》就是为她而作。

  1947年,张充和认识了在北京大学教希腊文,精通德、法、英、意文学的美国汉学家傅汉思。1948年11月,两人结婚。1949年,张充和随傅汉思赴美,随后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

  2003年,傅汉思去世,之后张充和一直待在耶鲁大学的一栋房子里安静生活。

  她很早开始写作,但随写随丢,从未主动出版过任何著作。她常用清水在纸上写字教学生,他们试图游说她用墨写在宣纸上以图保存,一向温和的老人居然生了气。

  卞之琳一片痴心,私下将她发在报刊上的作品都收集起来,拿去香港付印。在耶鲁任教时,一名洋学生自费给她印了本诗集《桃花鱼》,收入诗作十几首。她百岁时,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张充和作品系列,分别是《天涯晚笛》、《曲人鸿爪》和《古色今香》,收录的都是无意中留下的零光片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