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左宗棠带病到南京治水 开辟朱家山河分洪
□经盛鸿
晚清重臣左宗棠,不仅带兵打仗相当厉害,作为地方官管理政务同样很有一套。他以近七旬的高龄到南京就任两江总督期间,最看重的事情之一就是兴修水利,并为此忙碌奔波于大江南北……
“治内之策,尤莫急于水利”
清光绪七年(1881),左宗棠来到南京,就任两江总督,总管江南省(今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的军民政务,是清朝最高级别的封疆大臣之一。到任不久,他这样向友人陈述在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乱之后江南当时的破败情况:“江南克复二十年,而城邑萧条,田野不辟……河务盐务败坏不振,农田漕运均无益而有害。向有所闻,今则有所见矣”。
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局面,左宗棠意识到,“江苏治内之策,尤莫急于水利”,因为“水利,尤民命攸关,三吴之富强贫寡,悉视乎此”。他认为兴修水利,可以安定地方,保证兵源,加强海防,同时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才能与世界列强竞争。他说:“盖必治水而后可以保民,能保江淮以北之民不为岛人所驱使,而后两江之兵,不可胜用。”又说:“江淮之间,地广而土沃,若能兴修沟渠,培厚加广,挑淤浚浅,一如陇上新疆治法,则水有所归,旱潦有备。垦荒成熟,加以桑棉之利,则民可自赡,又可以洋人银钱,以供赋税。”
左宗棠到南京就职时,已是近70岁的高龄,且抱多病之身,却不辞辛劳,忙于政务,《左文襄公全集》中称“阅伍之余,文武毕集,士农环侍,随到随看随议随办”。他还长途跋涉,亲身到辖区各河道与海滨,“躬身履勘,悉意讲求”。通过实地勘测,认真调查研究,他制定了多项水利计划与方案,并督率军民对江南水利展开了大规模的整治。
诚如左宗棠后来给友人信中所说:“弟到金陵一月,出省阅伍江北,即与运司各道府县遍考水务利弊,立即督率官吏民兵切实办理。江北毕事,始出巡江南,如法行之,浚其支,导其干,水始大治。”
从1882年到1884年,左宗棠在两江总督任上,始终没有停止过抓水利工程。开辟朱家山河分洪,消除滁河对六合和浦口地区的危害,就是其中大功一件。
滁河是从安徽滁州流入南京浦口、六合地区的一条河流,“以安徽滁州、来安、全椒山水三面下注,兼受定远、合肥之水,汇三汊河绕六合两百余里入江”。由于水流汹涌,河道依山环绕,“每淫雨水涨,河流迂缓不能骤泄,则泛滥四出。滁州、来安、全椒、江浦、六合圩田数十万顷悉为巨浸”。
根治的办法唯有裁弯取直,“劈开”滁河中段流经的朱家山,让滁河直接从浦口入江,而无需再绕道六合。但是,朱家山系石质,开山工程十分艰巨,因此自乾隆、嘉庆以来,屡议兴修都不得结果,此前浦口驻军统帅吴长庆统领兵勇开挖朱家山河2年,工程却因其移防而暂停。这次左宗棠总督两江,以其一贯的果敢勇气与雷厉风行的作风,调集了30营的湘淮军,很快就循着吴长庆所疏故迹再次动工。
1883年3月,朱家山工程处在最艰难的阶段,“工已抵山麓,迂石脊,长亘十余里,高者至数十丈,锤凿无所用力”。左宗棠闻讯,赶到朱家山河工地视察。他调来亲信部将王德榜的部队。这支部队曾在西北和北京郊区经营水利工程多年,富有开山治水的经验和技术装备。他们“凿石穿孔,实火药其中轰之。药力所至,石辄糜碎,工始得施”。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先进的技术,中国后来开山炸石多用此法。
经过近2年的艰苦施工,朱家山河工程胜利完成。1884年3月工程竣工之日,左宗棠扶病再次到朱家山工地检查验收。他欣喜地看到,滁河的水害基本得以根除了。
任期虽只短短两年,带来气象一新
滨江临海的江苏,河湖遍地,除淮河为害最烈外,还有潮汐海啸时时威胁苏北沿海地区,在江北有滁河危害南京浦口、六合一带,在苏南则有秦淮河与太湖诸水年年泛滥。左宗棠在首抓治淮的同时,对上述诸河道水害都进行了积极认真的治理,这些水利工程数目之多、规模之大、工效之速、效果之好,是清末江苏水利史上少见的。
修筑赤山湖圩坝、建立秦淮河石闸,治理南京、镇江一带的江南水系,这些也是左宗棠在任时取得的功绩。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苏南水害较之苏北为轻,这是因为在道光年间,陶澍、林则徐大兴太湖水利,开浚黄浦、吴淞、浏河三江水道,颇见成效,泽及后世。唯南京、镇江一带,水利失修,秦淮河常常泛滥。句容境内的赤山湖地处茅山山麓,“湖汇茅山诸水流,经溧水、上元、江宁,以入秦淮。湖底淤高,堤亦坍坏,水旱并受其灾”。
1882年春,左宗棠下令抽调部分军队,开赴句容,修浚赤山湖,“筑道土坝至麻培桥圩堤,修复下游桥闸,令相洄注,弭壅溃之患”。该项工程历时1年,到1883年3月完成。完工之日,左宗棠照例以其认真精神,亲至工地,“勘验新筑圩堤,长二十里有余”。他又指示,沿着圩埂移植桑秧,既护圩堤,又利于农桑。
对流经南京城的秦淮河,左宗棠也曾亲自乘船勘测,下令在秦淮河入江去路各关键所在地建起多座石闸,控制流量,导引清流。对南京、镇江一带濒江的圩堤沟道,也一一整修。这些水利工程期间左宗棠都曾多次去现场视察督导。
在大兴水利的同时,左宗棠率领军民,在南京城内大片荒地上,清理丈量,种植桑树、柏树、松树、杉树等数百万株,为防止水土流失、绿化南京,作出了贡献。
左宗棠任两江总督虽时间很短,却取得了很为可观的成绩。1883年中,他曾兴奋地写信告诉郭嵩焘:“农田水利一气呵成,……支干相承,上流下接,帅水之智,用士卒之力,瞬息改观也。莅事未满一年,而气象一新,较之兵灾之前,尚觉远胜。”
这番话并不夸张,就在1883年这一年,新修的江苏水利工程承受了一次洪水的严峻考验,发挥了极为良好的作用。“皖豫上游盛涨,加以蛟水,而下游免沉没之灾,圩田收成加倍,而浙直告粜之船踵至”。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