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贞曾率军对抗板垣师团 牺牲后被日军割下头颅
姜玉贞率第196旅死守原平11日,为忻口会战争取了时间
姜玉贞将军
1937年10月4日,毛泽东关于忻口战役给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的电报
姜玉贞纪念馆
姜玉贞(1894—1937),字连璧。(军史专家胡博据《陆海空军军官佐任官名簿》说,姜玉贞生于1895年4月30日)。今菏泽市牡丹区辛集村人。姜玉贞出身贫苦,出世前父亲就病逝了,是母亲艰难地把他抚养成人。自幼生活艰辛,培养了姜玉贞倔强的性格。他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认为要摆脱困境就只能去当兵。1913年,他报名当了一个“备补兵”,以后他随军队几经周折,最后归属到山西督军阎锡山麾下。
北伐战争后,姜玉贞入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学习, 1928年,他被调到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学习,毕业后,返回山西任晋军第三团上校团长。在一次激烈战斗中,他胸部中弹,被割去了一叶肺。由于他骁勇善战,在晋军中有“猛将”称号。1934年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4军65师196旅旅长(胡博据1946年出版的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编写的《第二战区各部队沿革》查到,姜玉贞所在部队的隶属,第196旅不属第65师序列,而是直属于第34军。晋军部队从没有第65师的番号,正规表述应为“第34军第196旅”),1935年,姜玉贞被授予陆军少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姜玉贞的第196旅驻守在山西阳泉。他昼夜兼程,赶到山西的东大门——娘子关,率部修建防御工事。到了9月上旬,形势突变,日军大举进攻山西北部,大同一带危急,姜玉贞奉令立即出发北上。赶至大同附近时,大同已失陷,部队只好往南撤退,徒步跋涉20多天。1937年9月30日,姜玉贞带领部队刚到崞县(现原平市旧称),又接到死守原平(当时的崞县原平镇)的命令。在这里姜玉贞和他的队伍与日军展开激战,全旅连旅长姜玉贞在内大都牺牲,他们打出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为忻口会战争取了时间。军史专家胡博说,原平保卫战是抗战全面爆发初期,华北地区较惨烈的一次战役。
A 阎锡山电:死守原平七日
1937年的原平只是崞县属下的一个镇,但其居大同直通忻州的要道之口,其势如“街亭”。中国军队决定集中全部军队,在忻口一线与敌决战,为掩护大军集中布防,必须在崞县原平镇阻击敌人,不惜一切代价迟滞日军的进攻。若原平一失,忻口战役将在大幕未启之际就要草草收场,更可怕的是将导致一场大溃退,日本人将毫无阻挡地进行一场血腥屠杀。
姜玉贞将军素以彪悍善战著称,其第196旅又是训练有素的劲旅,第二战区决定把保卫原平的重任交给姜玉贞。姜玉贞率领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奔赴原平时收到了阎锡山的电报,内容只有六个字:死守原平七日。这六个字需要他和近五千兄弟们用鲜血和生命去完成。未进原平镇,姜玉贞先下了第一道军令:全旅人不解甲,马不下鞍,构筑工事,准备和鬼子决一死战!
10月1日,华北日军主力板垣第5师团及关东军两个师团与一个混成旅团等特种部队共五六万人,沿代县至原平公路发起进攻。当天,日本精锐前锋到达原平城外,一连发起了五六次猛攻,但都被亲临前线指挥的姜玉贞旅长率部击退。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是日军中的精锐之师,侵华战争开战以来除在平型关被八路军消灭一部外,从未吃过大亏。板垣征四郎自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没想到小小的原平镇久攻不克,他恼羞成怒,遂重新调整部署,集中炮兵,协调步、炮、坦多兵种协同行动作战,继续向原平发动猛烈进攻。两天后,得到增援的日军开始对原平形成三面包围,原平战斗日趋白热化。中国军队城外部队伤亡很大,为保存实力,姜玉贞决定撤入城内,固守城池。
B 艰苦的守城战
10月4日,板垣师团的主力开始攻打原平。他们先用大炮、飞机轰击,日军猛烈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把城墙炸塌,打开了通向城里的缺口,接着,大批日军步兵发起集团冲锋。姜玉贞指挥官兵携带成箱的手榴弹埋伏在城墙缺口附近,等日军炮火一停,大批步兵冲上缺口之时,抛出手榴弹,炸得日军尸横遍野。少数冲入城内的日军被大刀和刺刀杀死,双方反复拉锯,死伤惨重,但日军始终未能攻破城池。
战斗已经激烈地持续了几日,但将士们在姜玉贞将军领导下仍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这与姜玉贞身先士卒分不开。
姜玉贞近乎一米九的身高,任何场合都能很容易地让人看到他的身影。他穿着一身将军服,胸前挂着两个特号手榴弹,哪儿枪响得最紧,哪儿打得最吃紧,姜玉贞就提着冲锋枪带着特务排冲到哪里。姜玉贞说,“我要的就是显眼,要让阵地上的弟兄们一眼就能看见我,看见旅长在,阵地一定在!”196旅的拿手戏是甩手榴弹,从旅长开始,人人胸前挂着、腰里别着、背后挎着的都是山西太原兵工厂生产的特号手榴弹。当时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经过改造,其威力可以顶得上一枚迫击炮弹。许多连队组织奋勇队,夜晚出击,袭击日军前沿阵地,勇敢的士兵带着特号手榴弹爬上日军坦克,炸毁了数辆日军坦克。
C 再接军令,第196旅续守3天
10月6日,日军集中大量兵力,在优势炮火支援下,采取波浪式的集团冲锋战法,疯狂进攻原平城东北角,守军虽拼死抵抗,终因伤亡太大,火力太弱,未能完全击退日军。日军占领原平城东北角后,疯狂扩大战果。守军在姜玉贞将军率领下与敌人展开巷战,双方隔街据守,逐院血战争夺,杀声震天,肉搏昼夜不停,196旅宁死不退,使日军死伤惨重。终于坚持到了10月7日晚上,完成了预定任务。正当姜玉贞筹划如何撤退时,上级再次电令:第196旅续守3天。忻口布防工作还需要争取3天的时间,这时有人主张撤出,姜玉贞当场坚定地表示:“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
处在崩溃边缘的第196旅没有崩溃,他们唯有再坚持3天,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军人的意志力。当晚,身着将校服的姜玉贞脖子上挂着两个大号手榴弹,仍像往常一样带着卫兵在城边巡查。
10月8日,日军接连攻破西北城墙和南门,大批日军蜂拥而入,姜玉贞率领士兵冲上去展开白刃格斗。10月10日,全旅官兵只剩下不足1000人,战斗进入最艰难时刻。此时,姜玉贞把剩余的部队集中起来,固守城西南角的一片院落,已经右臂受伤的姜玉贞给阎锡山发报:“我旅正与敌人逐院逐巷死拼,请长官放心。我已告忻口前线指挥郝梦龄将军,在援军未到忻口、新阵地未布置好以前,姜某绝对死守原平,望长官绝不因原平危机而生顾虑。”他命令士兵爬上房顶、墙头,居高临下向敌人射击。到了傍晚,阵地上只剩下二三百人,被包围在一个院落内。官兵们虽然筋疲力尽,但在姜玉贞的带领下一直死战到深夜,再次完成了守城任务。
D 激战11日,日军割下了他的头颅
完成任务后,姜玉贞命令幸存的官兵从城墙根下预先挖好的一个土洞突围,自己又带领卫兵返回阵地继续战斗,准备死战到底,最后他被几名警卫连推带撞地拥出城墙。他们刚突围不久,就被日军发觉,敌人出动步兵、骑兵、坦克追了上来,双方再次发生激战。
一发炮弹炸伤了姜玉贞的左腿,卫兵赶忙抬起他撤退,但姜玉贞担心这样行动太慢,目标又大,会连累大家,坚持不从,让卫兵快走。这时,敌人坦克离他们只有几十米远了,姜玉贞拼命挣扎着要卫兵放下他。为了缩小目标,卫兵只好把他放下,隐蔽在附近的庄稼地里。姜玉贞流血过多,昏迷了过去。日本兵追了上来后惨无人道地在他身上连刺数刀,并将他的头颅取走。姜玉贞壮烈牺牲时,年仅43岁。至此,姜旅几乎全军覆没。阎锡山在其日记中记录道:“全区原平战最烈,三团只剩五百人,据守三院十一日,玉贞旅长兼成仁。日军于十月一日由代县南侵,围攻崞县、原平。第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率部与敌激战十一日,以身殉国。”
姜玉贞身先士卒率领着全旅官兵在日本鬼子大炮、飞机轰炸甚至毒气都用上了的残酷决战中,死守原平,以身殉国。姜旅的浴血奋战,虽牺牲巨大却换来了成功坚守的战果。日军也死伤数千人,不得不停下来休整。这场战斗让日军暴露了兵力部署和作战意图,使得中国军队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日军的进攻态势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并及时做出了调整部署,为第二战区主力部队在忻口地区的集结争取了时间。
原平之战的惨烈和悲壮,有点像是中国抗战史上赫赫有名的常德保卫战,都接到军令需守城数日拖住日军,任务完成后又接到新命令继续守城。战至最后,守城将士几乎全部壮烈殉国。
姜玉贞将军壮烈殉国后,全国各地均以不同形式进行了悼念。1938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赞扬姜玉贞等“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国民政府也予以明令褒扬。两年后,日军在原平建立了一座“中国无名战士慰灵塔”,碑的背面是日文,译文大意是:为了永远悼念在原平战争中战死的4300余名中国无名战士的灵魂,建设慰灵塔。
如今,在姜玉贞的家乡山东荷泽,人们为他修建了一所纪念馆来缅怀他。 本报记者 李雅丽 (感谢太原市档案馆崔军标、吴静红提供珍贵文献资料)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