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31年前边境战争老山插旗照:插旗是假 英雄是真
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插旗照。 图片来自网络截屏
■本报记者 孔令君 实习生 于泓洋
它早已出了名,打动千万人。
有人说,这张照片拍摄于31年前的4月28日的边境战争中,那一刻,我军收复老山主峰。
于是有人写了文字说明:某部队八连副连长张大权,他把军旗插进主峰阵地里的同时,壮烈牺牲。
还有人说,这张照片上的战士如今还活着,他们是参加了老山战斗的罗仕忠和何天华,如今他们在贵州老家,生活简朴而平淡。
以上种种,包括这张照片,在那场边境战争结束后的最初十多年里,从未出现;它们一出现,便是在喧嚣的网络上。
而以下是较为确凿、可供参考的——
当时的前线指挥官之一黄宏说,当时根本没有这张照片。
当时在前方指挥所某政治部工作的罗际明也说,他当时看遍军内外报纸和部队内部画册上的每一张照片,战后还举办过展览,可竟从未见过这张“如此经典”的照片。
当时参与作战的营长臧雷说,在亚热带丛林中战斗,各类信号管制严格,性命攸关;罗仕忠和何天华的确冲上主峰,但插这么大的旗帜,从军事常识上,不可能。
“事实”有了矛盾,因此便有人质疑,这是用于宣传的摆拍,也可能是好事者为之;也有人嬉笑怒骂,阴阳怪气。
而最能说清事实本原的拍摄者,从未现身,一直是谜。
但就在最近热议之际,有人找到记者,要提供一位迄今最有可能的拍摄者,一种应该最接近事实的真相。
这位拍摄者也是一名老兵。在他看来,这次主动现身,和这么多年不现身的理由一样。他们看重的从来不是自己,更不是版权,而是祖国与英雄。
他见到记者首先发问:你是共产党员吧?
这是记者从未遇过的采访开头。
早有怀疑 但无忿忿
可以确定的是,这张照片最早开始广泛传播,便已是上世纪90年代末。
那时候,互联网刚刚进入普通人生活,上网还是电话线拨号,一张大图片要显示完整,得等上一会儿。但对于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兵们而言,无论读书看报逛旧书摊,始终留意着那一片的消息。
那时候,罗际明一上网就看到这张照片,关于那场战争的资讯,不少以此配图,被突出处理。有多少人被感动,好照片,好一副铮铮铁骨。
罗际明自然受感动,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
他自有理由——1984年,他在老山前线某师政治部工作,在战场上9个月,出于工作需要,他和同事几乎看过每一张战斗照片,战争结束后,其中的大部分“经典照片”还被用作展览。
从他的角度看,那样经典难得的插旗照片,如果当时出现,不可能被遗漏,也不可能不迅速在部队中流传,但他和战友们竟然从未见过。
他当时就开始留意,后来多次在博客和网络相关文章上跟帖,请照片的拍摄者站出来,介绍一下拍摄经历,那可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但这么多年过去,这张疯传照片的署名,一直空着。“版权归实际拍摄者所有”,但拍摄者从未露面。
后来,以这张照片为背景,绘制了油画;距离当年战斗发生地不远的云南麻栗坡县城,建成关于那场战斗的纪念馆,进门就是这张插旗大照片;更多围绕这张照片的故事,被传开来,比如说“战士向着祖国站立,军旗向着祖国飘扬……”,还比如说“他的手死死握着旗杆,战地救护队怎么掰也掰不开……”
罗际明并不较真,他想想觉得也好。他的实际感受是,虽然照片“来历不明”,但起了很大的正向作用,也没听谁说有啥不好。
几乎和罗际明同时期,上世纪90年代末,在太原的赵利滨看到了这张照片。
那时电脑不普及,还是所在工厂里的团委书记叫上他去办公室,指着电脑屏幕,说“你拍的那个照片”上网了。
此前,赵利滨曾拿着一组自己在部队拍摄的照片,参加过职工摄影展,厂里人不少都看到过。
赵利滨说,其中就有这张插旗照。
虽然当时网络上的消息似乎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当不得真,但图片的文字说明煞有介事:4月28日凌晨,冲至老山主峰的某连副连长张大权,他把军旗插进主峰阵地里的同时壮烈牺牲了。
但赵利滨是1987年4月才到老山的,怎可能拍下发生在1984年4月28日的照片?
赵利滨当时第一个想法是错了,错了!这张照片怎么和大英雄张大权绑到一块去了!张大权确实在老山战斗中牺牲,后来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一转念,赵利滨想毕竟这是件好事,对弘扬英雄精神有利,倒也无可厚非,随他去吧。
从那以后,赵利滨从没有到处说“我拍的”,当然觉得说了也没有用,自然也没人来跟他求证;至于版权,一则他一点不懂,二来他心里觉得,自己拍的照片能被人关注、广为流传,足够让人满足了。
事情也就淡了。
插旗是假 英雄是真
一淡又是十多年,插旗照越来越火。
网络上,有人将其与另外两张著名战争插旗照相提并论,一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位美国士兵在硫黄岛上插旗;另一张,同样是在二战期间,苏联士兵将旗插上了德国柏林的国会大厦顶端。
此外,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报道出现,夺人眼球——大意有二,一是照片上的插旗手,并非张大权,也并未牺牲;二是照片中两人真名实姓,叫罗仕忠和何天华,俩人都在贵州,平淡地生活。
记者们笔下,罗何两人都回忆过那场战斗,有牺牲有热血,他俩都勇猛刚强,率先冲上老山主峰,都是英雄,这毋庸置疑。
可“细节”有了矛盾,不同的稿件,有说罗仕忠是插旗者的,也有说何天华是插旗者的。
“细节”被质疑。3月,老山作战主攻团代政委、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黄宏告诉中国青年网的记者:插红旗这件事情是没有的……当时并没有记者随五连攻上主峰;当年主攻团的一位营长臧雷也从军事规律和常识角度分析,当时不可能带这么大的红旗上山。
“细节”到了罗际明那里,显得更加糊涂。前年,他曾组织对那场边境战争的亲历记征文,有人写了长信来:“关于这张照片的由来我特意跟我叔父聊过,正直、倔强的他在知道这事后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照片应该是在他们拿下主峰撤防下来后根据宣传需要拍摄的……”信的落款名为“罗永松”,自称是“罗仕忠的侄子”。信还在。
但在罗际明他们的感受里,在无数的历史记载里,在罗何两人动情的回忆里,在一份份写给罗际明的信里,占领老山主峰的事实,以及照片背后有血有肉的战斗英雄们,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如黄宏所言,媒体关注老山,关注在人们视线中已经淡出的英雄,反映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向往崇高的回归……
因为真英雄,插旗照片更红了。
即便极少上网的赵利滨,也看到了关于插旗照的议论。
他在新闻下跟帖:我曾是某军某师某团某连的战士,这照片是我拍的……有一人回帖:谢谢你说出真相。此外,石沉大海。
他心想算了,事情过了二十多年,还有啥澄清的必要?他无意中看到了罗际明的博客,其中一句话触动了他——插旗是假,英雄是真。
于是,两人联系上了。
之后在微信和电话里,在赵利滨的犹豫中,有过这一番对话——
罗际明:您说这张插旗照片是您拍摄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吗?
赵利滨:有。一是照片的底片在本人手里,是富士135胶卷底片,底片所呈现的“影像”和广为流传的插旗相片对比严丝合缝,没有任何不一致,可以请专业人士做鉴定。二是插旗照并非孤本单片,还有当时拍摄的一系列照片,红旗、背景、拍摄风格都一致。三是如今还有能联系上的部分战友,他们了解拍摄时的情况,可为我作证。
罗际明:公开承认这张照片是您在1987年拍的,可能会使信以为真的老山战斗英雄迷产生失落感。但是,把真相公之于众,并不会影响英雄的伟大形象。只要有实事求是的文字说明,这张照片同样能够发挥出弘扬英雄主义的作用。
赵利滨:说明真相,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在照片流传多年之后,有机会能说出它的拍摄真相,我相信这不会影响这张照片在全体参战老兵心中的地位。追寻英雄、缅怀先烈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并付之行动的,同时相信这张照片揭开真相之后,依然对我们弘扬“精神”、凝聚“军魂”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谢谢战友!
真相在前 真心在上
于是,记者来到太原找了赵利滨,看了他的底片,看了当年拍的其他照片,求证了他当年的战友,还听了他的讲述。
赵利滨见我,寒暄坐下,第一句话问的是:你是共产党员吧?
这是记者从未想到,也从未遇到过的采访开头。
当年的士兵,如今已是中年男子,但依旧是当过兵的样子,黑,壮,家里客厅放着宝剑和弓。他谈对党的忠诚,谈老山精神,然后谈那场战争,讲他上战场前咬破手指给父亲写的血书,讲他在老山地区那拉口守猫耳洞的日子,讲受伤的惊心动魄;记者不抽烟,赵利滨也很少抽烟,可那一下午,抽掉了一整年的量。在烟雾里说的这些话,他从云南回来后,几乎从未讲过;没对孩子讲过,90后的孩子未必能懂;战友们聚会,都在讲生活的艰辛,关于猫耳洞和枪炮的记忆,大家从来不讲。
赵利滨很认真,他怕表达不好,和记者见面前,在小本子上给自己写了提纲。其中他最想“好好说”的一段,大意是这样的——作为一张有轰动影响的照片,它反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鲜血铸就军魂”的小象征。虽然是“情景再现”,但并不影响人们心中对英雄的情感。
说起这张照片的拍摄,谈话反而轻松了起来。
记者并非鉴定专家,暂时难以下定论,可这也许是最接近插旗照片真相的讲述。
赵利滨是1987年4月上前线的,部队是轮战防御。那时距离1984年4月28日攻占老山主峰的战斗,已有3年,张大权和史光柱等老山英雄的事迹,赵利滨早已熟知。
据赵利滨讲述,1987年3月到4月中旬,他所在的部队与某军某师某团进行老山方向各阵地的对口交接。在接防的过程中,部队接到了配合宁夏电影制片厂拍摄战地纪实的任务,那部剧赵利滨清楚地记得名字,叫《战士万岁》。据他回忆,剧本中的事,是基于某特攻连在1986年10月出击“968高地”并取得辉煌战果改编的,纪实为主,要求充当临时演员们的士兵“平时训练怎样就怎样”。
拍摄场地,赵利滨也记得,是在“麻栗坡县小石洞”,这是他所在团集结休整的地方,也是各轮战部队“突击拔点”的训练场地。
拍摄需要电台呼叫的镜头,赵利滨既是电台台长,手上又有备用电台,便被抽调去了拍摄地。赵利滨每次去,都带着他自己的“红梅牌”相机,拍摄空隙就跟着剧组拍拍照。
拍照纯粹是为了留念,在那场边境战争进行到1987年时,带相机上战场的战友很多,据赵利滨观察,连里一大半人都带着。
当年相机不比如今,对焦要手动,一按快门心里没底,究竟拍没拍好,要等到照片在暗房里洗出来之后才知道。另外,胶卷贵,19元一卷,赵利滨一个月津贴,不过10块钱,他按快门之前老得想着省省钱。
拍片子有攻占高地插红旗的镜头,赵利滨说,插旗照就是那时抓拍的。
他拿出底片,还重新冲洗了照片,让记者和网络上流传的照片仔细比对,角度人物背景,一模一样;他让记者看图片最底下,旗杆下的泥土,以及垒战壕的尼龙袋,这是大多数网络图片截去的。
他还有一系列拍摄于同一训练场的“剧照”,曾被装裱起来参加过厂里的职工摄影展,其中有反映战友情的,反映不怕牺牲的,还有那张插旗照的“后续”,一位战士斜着倒在了那面红旗下……
价值永恒 情感永存
那么,赵利滨的说法是:“插旗照”是在1987年4月拍摄于麻栗坡县小石洞训练场,拍的是电影制片厂的“情景重现”,反映的是1986年10月出击“968高地”的战况。
拍片时,不止赵利滨一人在拍照,有别的战友在拍,电影制片厂的场记也在拍。
这只是一张业余的“剧照”,可当它在麻栗坡县城的照相馆里被洗出来时,赵利滨就觉得“感觉不错”,震撼壮烈,给战友们一看,都说好。
他还记得,照相馆还把这张“好照片”在店里显眼处,摆过一阵。
其实,这张照片当时就红了,不仅剧组成员、参与拍摄的战友们来索取,团里其他认识的战友也来要;后来,一些来老山前线见习的沈阳军区、南京军区等部队的干部,听说了这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也找到驻地问赵利滨要。
赵利滨能送的,都送了;但来要的人太多,以致于他实在承担不起冲洗费了。后来有人来要,他就委托通讯车上相熟的战友把底片带到麻栗坡县城去,让对方自费冲洗,洗完再把底片带回来。
据赵利滨大致估计,光这一张,在麻栗坡县的照相馆,就冲洗了不下一千张。愿意为赵利滨拍照作证的几位战友,至今都珍藏着这照片。
可以想象的是,这张照片被众多战友带回了军营、带回了家;可以断定的是,带着照片回去的战士们,即便不明白照片的来龙去脉,也没想要“刻意作假”,他们之所以珍藏这张照片,不仅是为了纪念,也为了铭记照片影像上的精神。
至于插旗照如何被挂上网络,又是如何被张冠李戴的,这已经无法查究了。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和每一位老兵聊天,对方都会像约好了似的,表达同一个意思。对于这张照片近来种种,他们更在意从中显现的、各方面许多人都有的那股真情:历史阶段各有不同,岁月情势不断流转,爱国为民的价值追求永恒、由此而生的铁血情感永存,正因从真情实感而发,当时也无人觉不正常,至于现在,有些事说清楚就是了,更重要的是这股共同情感与认同——英雄为真、战士不朽、祖国万岁!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