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北京种植梅花始于元代 由一道士移植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眼下,京城多处景区梅花绽放,吸引了众多游人观赏。在人们印象中,梅花多盛开于江南,且以杭州孤山、南京梅花山和苏州邓尉山而知名。其实,梅花的种植在北京同样历史悠久。那么,北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梅花的?北京种植的梅花有哪些品种?

  京城种植梅花

  始于元代

  吴全节移梅进京

  成为燕地种植梅花第一人

  早在元代,大都城(今北京)已有了梅花。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初,燕(今北京)地未有梅花,吴闲闲宗师全节时为嗣师,新从江南移至,护以穹庐,扁(匾)曰‘漱芳亭’。”吴闲闲,即吴全节,元代著名道士,字成季,号闲闲,饶州(今江西鄱阳)人,酷爱梅花,有“梅花道士”之称。他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至大都谒见元世祖忽必烈,并于至大三年(1310年)赴江南祀茅山(道教名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及归省双亲,回京时,移植梅花数十株于大都。因大都冬季较为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遂建漱芳亭于齐化门(今朝阳门)外,并设穹庐(毡帐)将梅花植于其中。

  吴全节所移植的梅花至少有红、白两种,因当时的文人范梈(“元诗四大家”之一)所作《次韵赋吴尊师漱芳亭白、红梅花二首》中对白、红两色梅花均有赞美。同期的另一位诗人张雨(杭州人)在漱芳亭观赏了梅花后,也写文赞叹:“恍若与西湖故人遇,徘徊既久,不觉熟寝于中”。

  此前,史籍中未见北京地区有梅花种植的记载,可以说吴全节移梅进京,开创了燕地种植梅花的先河,故元宫词中有“绕罗亭植红梅百株”,“红梅初发,携尊对酌”之诗句。由此可见,至少在700多年前,当时的元大都内已有梅花种植了,只是数量极少而鲜为人知。

  明代香山天坛

  多处植有梅花

  《游西山诸刹记》描绘

  “盆梅盛开”“玉色灿然”

  到了明代,梅花在京城多地已有种植。据史料记载,天坛里很早已有梅花栽培,嘉靖年间儒学大师、散文家唐荆川(原名唐顺之,江苏常熟人)在天坛观赏梅花后,欣然写下《咏天坛梅花》:“名卉来南土,奇葩曜上方。花迟疑避雪,叶早为迎阳。灵液滋玄干,仙云拂素裳。无言恒敛笑,不谢暗飘香。夕伴芝房月,朝承菟苑霜。飞窥玉女镜,舞扑羽人觞。拟结千年实,先呈五出妆。帝羹如可和,持此奉明光。”西郊香山碧云寺在万历年间也有梅花栽培。明代《宛署杂记》收录了御史朱孟震(今江西新余人)的《游西山诸刹记》,其中就有关于梅花的描述:“万历丁丑(1577年)日近暮,舆夫行不前,促之行,至碧云……循池而出道右,幽洞敞明,贮花树其中,时春已半,盆梅盛开,暗香袭衣袂,玉色灿然,恍惚若罗浮故人,千里会面,又奇矣!”作为南方人,他对在京西香山一带能看到梅花感到惊奇,并予以“暗香袭衣袂,玉色灿然”的赞誉。随后在《碧云寺山房次日喜雪》中写道:“梅花开未落,相对玉为标。雨声方沥沥,雪意复萧萧。”从诗句的描写来看,当时碧云寺三仙洞(遗迹尚存,位于该寺东侧水泉院)内摆放的盆梅应为白色品种。

  此外,明代史料中还有昌平小汤山、北郊满井、西直门外高梁桥极乐寺和丰台草桥等极小范围种植梅花的记述。《京师杂忆》记载:“草桥偶见梅树,妖艳而幽芬,别有景观。”《帝京景物略》记载:“右安门外南十里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由此可见,在京城众多的初春花木中,梅花开放得最早。

  清代梅花多植于宫苑

  乾隆皇帝盛赞梅花

  “冰姿玉骨铁干古心”

  圆明园等御园都曾有梅花种植,《圆明园内工则例》记载了圆明园所种植的花木70余种,其中就有梅花。据传康熙皇帝对梅花情有独钟,在畅春园听政时,每到初春之日,总要在他的御案上摆上一两盆梅花,以作“岁朝清供”,独自欣赏。

  清乾隆年间在兴建香山静宜园时,曾栽培过梅树。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皇帝在香山观赏梅花后,题写了一首《梅》诗,并在诗的前面写下一段解释文字:“梅于北地不宜,而香山土脉殊胜,卉树皆易植。尝以盆梅移种庭中,今七年,高可八尺许,枝干劲达,其天自全。初夏驻山馆,梅始著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