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澳大利亚工人罢工为支持中国 拒向日运生铁
中澳合拍片还原达尔弗拉姆事件
南京演奏家促成首次合作
1938年,中国正在艰苦地进行抗日战争。而在另一个半球的澳大利亚,一群码头工人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不惜冒着失业和生存的危机,拒绝向日本运送战争物资——生铁而发起了罢工。77年后,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澳合拍了纪录片《生铁鲍勃:1938达尔弗拉姆事件》反映当年的这段历史。该片不仅是中澳首次合作该题材纪录片,更前往南京创作、拍摄,南京市民族乐团更共同创作录制电影配乐。在澳大利亚首映之后,该片将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上映。为何千里迢迢找到南京市民族乐团合作?昨天记者向主创了解了创作幕后故事。
澳工人罢工为支持中国
国内很少有人了解,在二战期间澳大利亚历史上著名的“达尔弗拉姆事件”其实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38年11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卧龙岗市坎布拉港口的180名码头工人拒绝向“达尔弗拉姆号”装运生铁,因为他们得知这艘货船将运往日本,而即将被装载的生铁是被用来制造日本侵华战争的武器原料。
昨天,全程参与了这部时长75分钟的纪录片《生铁鲍勃:1938达尔弗拉姆事件》电影配乐工作的南京市文投集团下属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副团长戴音刚刚从澳大利亚回到南京,在此之前她在澳大利亚参与了纪录片首映式并现场演奏了双方历时一年多共同创作录制的电影音乐,“当时这180名码头工人是顶着来自政府和矿业公司的压力,整整坚持了10周的罢工来阻止将生铁运往日本。”停止工作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断了口粮、甚至会失业,但最终坚持了下来,最终成功迫使澳政府不再向日本出口生铁。
“战后,该事件一直受到澳大利亚当地各界以不同形式的纪念,并作为中澳人民共同反法西斯侵略的象征。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牢记这段历史,而创作了这部纪录片。”戴音告诉记者。
来南京采风公园写下配乐
昨天,记者观看了纪录片片段,该片不仅在澳大利亚采访亲历者、专家学者,同时也有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和抗战的内容,摄制组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取了大量资料,片中幸存的老人们讲述当年的场景。因为影片中的中国元素,涉及诸多南京的场景、人物和历史,纪录片主创特意在去年5月至7月期间来到南京取景。
“当时负责纪录片主题音乐创作的澳大利亚音乐家Judy Stubbs甚至特意来到了南京住了一段时间寻找灵感,一个偶然的机会,Judy来到了民族乐团,听到了二胡的声音之后,决定将此作为音乐元素加入到纪录片中。”戴音向记者介绍,为了配合纪录片悲壮的内容,影片主创们一直寻找最合适的电影音乐来表现,“她觉得二胡凄婉的音色与影片悲壮的主题最贴切。”
Judy告诉戴音,要表现当时战争的音乐,这种音乐只有在这座城市里才能找到,除了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寻找素材之外,Judy更在南京走访了大街小巷,最终纪录片主题曲《The Nanjing Suite》完成,而一首《Before The War》更是在南京的一个公园中完成,王天竹的二胡演奏和大提琴完美演绎了这首主题曲。
首次创作中国民族管弦乐
在本周澳大利亚举行的纪录片首映礼上,王天竹也与澳大利亚的艺术家们在现场合作演奏了电影主题曲。“他们对中国的民族乐相当感兴趣,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中澳首次在该题材领域的合作,接下来Judy还将与南京市民族乐团合作一部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凤凰涅槃》,这也是国外音乐家首次用中国的民族乐器对该类题材进行交响乐的创作。”戴音告诉记者。
据悉,这部交响乐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团演奏,表达对战争的痛诉、对世界和平的祈祷,以及颂扬中澳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主题。“到时南京不仅能欣赏到交响乐,在今年9月还能观看到这部纪录片《生铁鲍勃:1938达尔弗拉姆事件》,在电影主题音乐会上双方将合作演奏这部《凤凰涅槃》。”戴音介绍,除了南京举办中国区首映仪式外,该纪录片还将在北京、上海等地上映。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