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供职的漆园媲美爱丽丝梦游的仙境
本版撰文/刘黎平
庄子恐怕是先秦诸子当中最善于借寓言来表述观点、传播思想的人了,例如“井底之蛙”、“涸辙之鲋”,“螳螂捕蝉”等小动物的形象,都被拟人化,都承担了宣传其思想观点的作用。如果用现代影视手段来表现,庄子笔下的动植物世界,估计并不逊色于爱丽丝梦游的那个“仙境”。
关于庄子寓言的文学功能,自古以来已多有论述,这里要用倒推的手法,去重现庄子当年的生活环境,以及这个环境怎样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
庄子办公室周边
有乔木、灌木和臭椿树
庄子当过漆园吏,对于漆园,有几种理解:一者理解为地名,庄子在那里担任官吏,不过从庄子困窘的生活状况来看,他不太可能是地方官吏;二者理解为种植园,庄子是管理漆树园的小官;三者漆园的“漆”理解为漆器,则庄子是管理漆器的小官。这几种理解无法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庄子的工作环境应该是一个草木丰茂的园子,而且里边栖居着各种小动物。
现在,我们就从庄子的文字中来还原一下他老人家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首先,从植被而言,庄子工作的园子里,有乔木、灌木和杂草,在“山木篇”里,庄子说到,“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即是说,看到一只蝉躲在树荫里美美地休憩。蝉一般生活在高大的乔木上,盛夏时分,庄子徜徉在树木丛生的园子里时,时不时能听到蝉鸣,那必定见过蝉儿栖息在树叶上的情景。
另外,庄子对于乔木的观察也很仔细,例如樗,即臭椿树。漆园中或者附近可能有这么一株,其树干臃肿,分支卷曲,当时可能很多木匠站在此树前摇头,认为此树无用,“匠者不顾”,庄子却在这株丑树前陷入深深的思索,从而进展到哲学领域,以至于得出“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的结论,没什么用处,也是一种幸福,何必为之困苦呢?哲人和普通管理员的差别就在这里,能从草木联系到人生哲理,真所谓看树不是树。
漆园的植物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除了乔木,也有灌木和杂草,后者这些植被多生长在小池边或沼泽地里。有《逍遥游》为证,说是一种当时名为鷃的小雀,其飞行高度有限,通常徘徊在低矮的蓬蒿之间,这些蓬蒿就是生长在小池塘的沼泽地里,由此推论漆园附近可能有小型沼泽地,上面长满杂草灌木。此外还有榆树和檀木,《逍遥游》里提到,斑鸠经常在这里飞翔嬉戏,原文是“抢榆枋”,其中的“枋”,就是指檀木。
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庄周老师,没什么要紧事忙,朝夕穿行在这些乔木、灌木和草丛当中,和植物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和当年百草园的鲁迅一样。
漆园的“动物世界”
龟鸟鱼和黄鼠狼都有
庄子笔下有很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尤其是小动物形象。漆园里面和周边植被丰富,林木荫翳,是鸟兽们的天堂。庄子在树林间散步时,时不时地就会被一些小鸟小兽打扰,它们因此也进入了庄子的哲学视野。
我们再一起想象一下庄子所供职的漆园的动物生态世界。首先,树上有蝉、有螳螂,这个不用多说。屋檐下有燕子——战国时宋国这地方管燕子叫鷾鸸。庄子对燕子的观察细致入微,发现燕子生活在人群当中,十分小心,“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口里衔着果实飞行,半路上掉落也不敢停下来去捡,因为怕被人类捕捉。其小心翼翼的生活态度没有逃过庄子的眼。
在榆树和檀木丛中,生活着斑鸠,它们的飞行姿态也在庄子笔下生动地表现出来,“决起而飞,抢榆枋”,迅速飞起来,越过榆树和檀木的树冠,这样的飞行场景,庄子已见过无数次。
再往下,就是灌木蓬蒿中的小雀,它们的飞行姿态是“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在庄子眼中,它们成了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代表。
庄子办公室附近,估计还有一口井,井里有青蛙。庄子对小青蛙的情状极其了解,例如它们趴在水里的时候,那水刚刚托着它们的胳肢窝和面颊;在泥巴里跳跃的时候,泥巴刚好淹没它们的足和脚背,“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它们还经常在井栏杆上跳跃,累了就在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
不知哪一天,井边来了一只大鳖,这只庞然大物似乎想去探井,结果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脚膝盖就被井壁卡住了,“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这么一个偶然的场面,被庄子虚构成鳖与蛙的对话,不过,他把鳖的身份改变了一下,将它写成是东海来的贵宾。
园子里还有黄鼠狼和狸猫,它们往往“卑身而伏”,匍匐在地上,等候猎物的出现。然而,不管它们怎么狡猾和灵活,也常会被捕捉动物的夹子夹住。这种血淋淋的场面,庄子见过不少,说不准这些夹子就是管理园林的工作人员下的套。
既然园子里有沼泽地和小池塘,那么除了小青蛙,应该还有鱼。但是因为降水量不太充足,以前是水域的地方如今变成了旱地,一些可怜的小鱼,例如鲋,就会躺在马车轮子碾过的地方,依恋着那一小窝水,做最后的挣扎。它们那强烈的求生动作和目光,或许深深地触动了庄子的心灵,因此产生了“涸辙之鲋”和“相濡以沫”的故事。
园子里充满了生机和诗情画意,这是草木和小动物们的世界,当然,有时候也有些令人恶心的场景,例如某天庄子经过园林,发现一种名为鹞鹰的鸟,正在吃一只腐烂的老鼠。它以为庄子要跟它抢食,于是抬头大叫一声,想吓退庄子。庄子赶紧捂着鼻子走开,然后感慨:没品的东西,一只死老鼠谁跟你抢啊。于是,就出现了惠子以为庄子会跟他抢梁国国相的故事。
当然,偶尔也有大鹏经过漆园,庄子仰望它们,把它们放大了几十万倍,成为扶摇而上几万里的神鸟。
从动物的感情世界
庄子领悟了哲理
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哲学也来源于生活。根据史书记载,庄子似乎没有去过很多地方,也没有见识过大场面,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接触园子里和周边的动植物,尤其是各种小动物。庄子用心地观察它们,带着感情色彩观察它们,从中感悟,并最终上升到哲学的境界。
例如庄子和惠子争论关于鱼之乐的话题。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反驳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
这就是人将感受代入动物的感知世界,惠子认为个体之间的感受是不能互通的,庄子则不然,他细心地观察过园子小池塘里的鱼,在长久的注目当中,他将自己的感受注入到鱼身上,他认为自己的感情世界可以和鱼共通,从而达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楚王聘庄子出来当大官,庄子不乐意,说自己宁愿学习乌龟,摇着尾巴在泥地里快活而卑微地生活。这极有可能是庄子从园子里或周围的乌龟身上,体会到了自由的快乐。
著名的“庄周梦蝶”,其实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想象和体验。庄子在春日盎然,鲜花盛开的园子里,曾欣赏过翩翩起舞的蝴蝶。融合在大自然气氛里的庄子,觉得自己的感觉可以和蝴蝶置换,我就是蝴蝶,蝴蝶就是我,物我融合。这不只是哲学家的境界,也是科学家的境界,例如《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当然,庄子笔下出现的普通动植物未必都是漆园里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都是庄子平时工作生活中出现过的,其中大部分出现在漆园附近。感谢这些小动物和植物,它们让庄子展开了联想,发挥了想象,提升到鲲鹏的境界,从而为中国文学史与哲学思想史增添了最辉煌的一笔。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