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后裔:唐代时南京镇压过大批胡人(图)
葫芦形金盒和嵌宝石金盒
青花缠枝莲纹碗
鎏金银香薰
本报昨天报道了《花式咖啡中国人在南宋就会做了,古代进口商品中最多的是香料》,激起了很多人想要去看“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的欲望。郑和第十九代后裔郑自海昨天也对江南时报记者表示,非常愿意随本报记者一同去看“海上丝绸之路”的九城联展。江南时报记者 程岚岚 文 秦怀珠 摄
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京的印记
说起明代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京的印记,郑和的后裔郑自海滔滔不绝。
“南唐二陵出土的陶俑,也有几个是胡人;雨花台还出土了波斯文的金币。”说起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京的“证据”,郑自海如数家珍。他介绍,南京在历史上,至少有两三次曾经叫过扬州,也曾被扬州管辖过。“根据史籍记载,唐代的时候,扬州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镇压过大批胡人,当时有几千胡人被杀。”郑自海认为,通过这件史实,其实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尤其是南京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盛世。“如果当时海外贸易不繁荣,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胡人在南京;如果不是有这么多的胡人在南京,也就不会出现镇压事件了。”
大报恩寺的琉璃原料来自“海丝”
海上丝绸之路,顾名思义,离不开“丝绸”。15世纪,明王朝组织的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使南京再次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始发港,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拓展到了极限和顶峰。可以说南京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起终点和物资人员汇集地,也是郑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中心和人生归宿地。
当时,郑和作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驱,为宣扬明王朝的国威,率领庞大船队扬帆出海,七下西洋,历时28年,先后到达东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近40个国家和地区,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这其中,“丝绸”作为海外贸易的重要物资,成为备受海外人民欢迎的物品。“丝绸的故乡在江南,而江苏正是丝绸的故乡。如果离开江苏、离开南京,何谈海上的这条‘丝绸’之路?”郑自海对记者这样说道。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报恩寺塔上五光十色的琉璃原料就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舶来的苏麻离青。据郑自海说,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大报恩寺使用的复制品其实是玻璃。
江西人特意在评事街开瓷器会馆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外输商品中,除丝绸外,瓷器也与南京这座城市息息相关。“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都是走水路沿长江运输到南京,南京当时是全国最大的瓷器集散地,不仅辐射全国,也辐射到海外。所以,从水西门一直到三山街,全部是卖瓷器的。”郑自海介绍,江西人还特意在评事街开了个瓷器会馆。据了解,那时江西瓷器会馆的大门骑楼最有特色,会馆立面原来都是用瓷砖砌成,非常壮观,门楼上还站立了一排50厘米高的彩绘小瓷人。
目前,南京正与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福州等8个城市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分为两大类:一是航海相关遗存,如都城城址、造船厂遗址;二是文化与文明交流产物,如宗教建筑、航海家府邸和墓葬、外国人墓地等。南京最后进入申报材料的12个现存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点为:天妃宫、静海寺、郑和宝船厂遗址、石头城、郑和府邸旧址、净觉寺、大报恩寺遗址、道场寺遗址、浡泥国王墓、明代都城遗址、洪保墓、郑和墓。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