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南京有三处灯市 秦淮河岸灯市迁徙自评事街
□金陵晚报记者 姚媛媛
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观灯了。现在提到灯会就会想到夫子庙,不过在过去可不是这样,清朝时南京有三处灯市,秦淮河两岸的灯市最早是由评事街的笪桥迁徙而来的。
过去灯市在评事街
南京著名民俗学家陶思炎在市民学堂表示,放灯期间,正月初八、十三、十五这三天叫灯节,其他的叫灯期,这三个灯节又各有名称,初八叫上灯日,十三叫试灯日,十五叫正灯日,最重要的表演是在正月十五。
南京放灯的习俗非常兴盛,清朝时南京的灯市还有3处——评事街、夫子庙、建邺路旁的笪桥。清代甘熙在《白下琐言》中记载:“笪桥灯市,为金陵一胜。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之观,然皆剪纸为之。若彩帛灯,则在评事街迤南一带,五光十色,尤为冠绝。”过年期间,笪桥至评事街,沿升州路一带,灯火通明,非常热闹。花灯属南京最好,过去扬州、苏州的灯也不错。
元宵节为什么要点灯呢?陶思炎表示,灯是星星的象征,正月初八、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八都是古代祭星的日子,所以朱元璋提前到初八,家家户户点灯,有如满天星斗在人间,形成天人合一、同乐共融的太平盛世景象。它就是中国的狂欢节。
南京上灯的日子特别早
陶思炎表示,严格地说,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也就是从送灶开始进入过年的周期;正月十八落灯,把灯熄了才算过完年。不过现在的人对年俗有一些错误的习惯,比如年夜饭上敬酒应最后再敬长辈,而不是先敬长辈;守岁听钟声其实是日本的风俗,不是中国人的习俗;还有说法说夫子庙灯会是“十三上灯,十八落灯”也是错误的,真正的时间应该是初八上灯,十八落灯。
他表示,不同于外地,南京上灯特别早,起于正月初八,止于正月十八。“上灯元宵落灯面”,不只是正月十五吃元宵,上灯日也吃元宵,而且南京上灯的日子特别早,不同于外地。
从前上灯就一天,到唐玄宗的时候增加到三天,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到北宋时又增加一天,从正月十三到十六;到南宋变成正月十三到十八。后来的一百多年里,东南一带大部分地区都遵守着这一传统,但是明朝定都南京后,朱元璋为显示繁荣昌盛,把上灯日提前到正月初八,形成了“起于初八,止于十八”这样一个传统。但由于朱棣之后又迁都到北京去了,所以这个风俗没能传到全国,仅仅固守在南京。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