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雷锋在鞍钢曾做兼职语文教员
曾经和雷锋一起工作的夏秀芝。周石摄
“如果雷锋还在世,今年应该75岁了,我俩同岁,我比他大三天,他是位聪明的同事、助人为乐的同事,还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员。”今天是毛泽东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2周年,昨天,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与雷锋一起工作的那段岁月,鞍钢化工总厂退休老人夏秀芝仍难掩激动。
雷锋在鞍钢做兼职教员
1958年9月,19岁的夏秀芝进入鞍钢化工总厂工作;同年9月,响应国家号召,雷锋从湖南省来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两人从此有了交集。“在很多人印象中,雷锋只是个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然而在我心目中,雷锋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员。”夏秀芝告诉记者,1959年,“扫盲”工作开始,这一年鞍钢化工总厂开始办职工业余文化补习班,她和雷锋被抽调出来,帮助工友提高文化水平。“当时我做专职教员负责扫盲组织工作,雷锋做兼职教员,主要负责初中语文课程教学。”
夏秀芝告诉记者,做语文教员期间,雷锋特别认真负责,由于白天需要工作,扫盲教学被安排在每天晚上5点至6点进行。为了不耽误上课,雷锋每天下午4点从洗煤车间下班冲完澡就会来到办公室领上课所需的粉笔、黑板擦等教学用具,准备上课,从来不迟到,而且备课认真。下课后,对工友的提问,雷锋有问必答,而且会不厌其烦地解释,直到提问者满意。其他老师有事时,雷锋都会主动要求帮助代课。
珍贵粮票经常送给工友
“我是1940年12月15日出生的,雷锋是1940年12月18日出生的,我比他大三天,在单位我经常称呼雷锋为‘小雷老师’,时间长了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友谊。”
夏秀芝告诉记者,在鞍钢化工总厂工作期间,雷锋的生活非常俭朴,处处精打细算,但是看到工友有困难,他总是会主动支援。计划经济时,有钱买不着粮食,吃粮全凭粮票。当年价值10多元钱一张的白粮票,雷锋经常送人,也给过夏秀芝。“面对珍贵的粮票,工友们都不好意思接受,雷锋却总是说:‘我一个人吃不了’,然后就将粮票塞给工友。”夏秀芝说。
徒步到海城帮工友搬家
在鞍钢化工总厂期间,看到别人有困难,雷锋总是能伸出援助之手,而且做完好事从不留名。
1959年秋天,夏秀芝与丈夫金广铎正准备结婚。为了置办家具,金广铎从夏秀芝单位借了一台双轮手推车,周末去海城叔父家拉木柜和瓷瓶。因为走得急,走到海城金广铎脚掌磨出了水泡。当天夜里只能在海城叔父家住一宿。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金广铎叔父家来了一个小伙子,说是夏秀芝的工友。当时,金广铎还以为夏秀芝有什么事情了。小伙子说,“没有别的事,听夏老师说金师傅到海城拉东西,我是过来帮忙的。”就这样,小伙子和金广铎一起赶路,二人边走边聊。小伙子怕金广铎脚疼,还让金广铎上车,推着他走。从海城回鞍山的路上,金广铎多次询问这小伙子叫什么名,始终不说。直到后来才知道这个小伙子是雷锋。
1959年8月,鞍钢要往弓长岭铁矿调一批人,弓长岭很艰苦,大多数人都怕调去。可是雷锋知道后,几次找到车间领导要求去支援弓长岭建设。“雷锋从鞍钢化工总厂调到弓长岭铁矿后,工友们非常不舍,可没想到他这一去竟和我们永别了……”说着说着,夏秀芝眼泪流了下来。
雷锋虽然去世几十年了,可对于夏秀芝来说,送她粮票、帮她搬家的雷锋永远都活在她心中。 据千山晚报 王义
“雷锋日记”从未停笔
3月2日早,抚顺雷锋纪念馆前,一个4岁小男孩指着雷锋雕像基座上的字脆生生地读了起来,识字能力令人意外。
“宝宝真棒”,身旁的李师傅及时奖励了外孙一个“大拇哥”。“因为离家近,从一岁多我就经常带他到馆里来看雷锋、听雷锋。现在,‘雷锋叔叔’在他小脑袋瓜儿里分量很重,别说这几个字,就是大段大段的故事也能讲一些。”在雷锋精神熏陶下长大并于践行中“慢慢变老”的李师傅看来,给孩子打下同样的“人生底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52岁,这是老李和外孙的年龄差距。而此数字,恰恰也是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到今年的时间跨度。
1963-2015,辽宁人一直在用“知”与“行”续写着那本厚重的“雷锋日记”,从未停笔。
3月4日,抚顺雷锋纪念馆里,一款“雷锋书签”备受青睐。
“纸片右下角有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关注我们即将上线的微信公众平台了。”纪念馆副馆长邢飞说,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每位参观者拿出手机,就能把雷锋精神带回家,“举手之劳,却永远相伴”。
从全国第一家雷锋纪念馆,到全国第一家雷锋精神研究所、郭明义精神研究所,到一系列研究、传播雷锋精神的刊物,再到随处可见的“雷锋班”、“雷锋岗”、“雷锋学校”、“雷锋号”等遍布城乡。据辽宁日报
山东好人黄承友
退休前,黄承友是山东省菏泽市一名警察,因为好学雷锋做好事,爱管闲事,流言蜚语不少。一位老干部曾说他“出风头,吃饱了撑的,想升官。” 退休后他一如既往管闲事、做好事,让那位老干部改变了看法,“他还真是当代活雷锋”。
今年60岁的黄承友出生于山东郓城,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1974年入伍,4年后转业到地方,在菏泽一家工厂做了16年的保卫工作。
这期间,当地治安较为混乱,偷偷摸摸不少。他因为爱好抓贼,协助公安抓了不少,也追回不少钱,贡献很大,被报纸誉为“编外警察”、“歹徒的克星”、“不穿警服的人民卫士”。1994年,他被破格提拔当了菏泽一个区的公安局副局长。
黄承友一说起学雷锋兴致就高:“那个时候满腔热血”。他从小就给村里的军烈属挑水、扫院子;在部队,他是学雷锋积极分子,“给士兵补鞋、修东西,啥都干”;到地方后,老黄一边坚守工作岗位,一边开展社会调研,大胆给各级领导写信反映问题、提建议,不仅管闲事,做好事,也干大事。
1989年,他发现油田系统物资被盗被破坏现象严重。他冒险到销赃点摸底调查,最后给有关部门写信反映。由此,全国开展了专项打击活动,为国家挽回数亿元的经济损失。
路遇车祸管不管?倒地老人扶不扶?不少人觉得事不关己,也怕惹祸上身。老黄多次用行动回答,“我是‘山东好人’,我不管谁管?”
去年6月27日,在定陶县临商路段上,一辆轿车和摩托车相撞,骑摩托车的青年范向磊被撞飞并休克,无人相助。老黄路过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在医院替伤者家人签字手术,一直照料到有亲人来……
黄承友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还能活一天,就继续做好事,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黄承友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好人”等近百个荣誉。
新华社记者 张志龙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