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希望工程:蓉四院收养600多名难童
蓉四院全体教职员欢迎刘清扬理事合影。
蓉四院保育生统一着装留影。
蓉四院保育生统一着装留影。
抗日战争中的希望工程
难童在新津安营扎寨
抗日战争时期,新津纯阳观曾经建立过特殊的功勋,开办过一所学校。学校全称“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成都分会第四保育院”,简称蓉四院。
从1939年5月初开始筹建,当年9月1日正式挂牌宣告成立,一直办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6月,才结束使命。七年间,有600多名来自沦陷区的难童和本地的抗日军人子弟,先后在这里生活、学习、成长,在国难当头的危急年代,这里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批栋梁之材,堪称抗日战争时期一项功德无量的“希望工程”。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发动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在战乱中幸存的无数儿童,孤苦无依。同时,日军还在沦陷区大肆掳掠我国儿童,有的被强制抽取鲜血供应敌人的伤兵而致死;有的被送往敌人后方施以奴化教育,以充作日后炮灰。
为抢救民族后代,在中共长江局的推动下,联合各党派与各界知名人士发起,于1938年3月10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保育会的领导执行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有56名理事,她们都是中国妇女界的精英。推选宋美龄、李德全为正副理事长。
保育总会成都分会下设乐山、郫县、简阳、新津四个保育院。但乐山、郫县、简阳保育院存在的时间不长,于1942年后,都先后合并到了新津。
蓉四院得以在新津纯阳观安营扎寨,有一位女士功不可没,她就是新津太平乡人范寓梅女士。范寓梅时任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也是保育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兼组织委员会主任。她认为占地120亩的纯阳观殿宇巍峨、园林秀美,很适合办学。经她多次努力,官方同意把纯阳观的大忠亭及其40间围房,以及3座殿宇、一栋楼房和一通作坊划拨给蓉四院,作为校舍使用。蓉四院因此才在新津落地诞生。
蓉四院的首任院长是中共党员钟昭华女士。1938年5月,钟昭华从成都带领72名难童到任不久,就同新津政界、教育界、商界、妇女界的知名人士建立了联系,进而在当年8月初成立了蓉四院董事会。
1939年下半年,蓉四院董事会筹资千余元,将新津纯阳观部分殿宇培修后,作为蓉四院的院址。
1939年5月初,蓉四院还处于草创时期,就吸收了重庆保育总会从战乱中抢救出来的72名儿童,这些来自江苏、浙江、湖北、安徽、河南等沦陷区的难童,在保育总会妈妈们的呵护下,乘船溯长江而上,一路上躲避敌机的轰炸,历尽艰险,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大后方的新津。6月,保育总会又从成都皇城临时保育院转来80名难童。蓉四院组织这些已具备高小文化的152名学生,在纯阳观参加了严格的升学考试,被录取了140多名,于7月被送到成都光华大学附属中学就读。
长于战乱,童心烂漫
蓉四院的教养和教学,依据的是保育总会制定的难童教养实施方案,按照完全小学使用的课本教学,实施保教合一。
在正式行课前,蓉四院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摸底测验,按考试成绩被编入不同的团。小学一年级叫建国团,二年级叫和平团,三年级叫信义团,四年级叫仁爱团,五年级叫忠孝团,学龄前幼儿叫胜利团。实行升留级制度,成绩优异者还可越级跳班。在这里读完小学以后,通过考试,还可升入国立6中、国立15中及16中,继续接受由保育总会提供的免费教育。
蓉四院重视培养学生热爱运动、艰苦奋斗、友爱互助的品质,在生活中,还专门设置了劳作课,每天下午的第三四节课,是劳作课的时间,同学们有的喂猪、种菜、放羊,有的缝纫、纺织、打草鞋、编书包。伙食团所用的煤炭、木柴和大米,都是发动同学们自己搬运的。同学们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男生理发剃头都是互相帮助的。
蓉四院的经费是按照人头每月每人8元的标准,由保育总会按期下拨的,其中伙食费6元,文具和杂支2元,每月每人可购下拨的平价大米32市斤。蓉四院只有一个食堂,没有大小灶之分,全院的人都在这同一个食堂就餐,老师和同学虽不同桌,但饭菜都是一样的,每星期要打一次牙祭。
蓉四院曾经遭遇过饥饿的袭击,时间是1941年的秋天。这年9月,四川粮食储运局扣拨了供应蓉四院的平价粮,借口是将院址新津误为了新都,因时间已过,无补购之必要。遭此劫难,蓉四院一日三餐的蔬菜稀饭都难以为继了。
眼见数百儿童嗷嗷待哺、束腹待毙。院领导多次呈文、奔波,终于打动了新津县长,他做出了一个令师生们感动的决定,把70石军粮垫拨给了蓉四院,解了燃眉之急。
母爱呵护的烽火摇篮
在蓉四院从事保教工作的,大多是来自沦陷区的爱国人士和热血青年,以及成都和新津的社会贤达人士,为了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呕心沥血,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蓉四院先后有两位院长。第一任院长钟昭华,任职虽仅有七个月,却给蓉四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向以宽仁慈祥著称,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母子般的情意。钟院长被调走时,全院同学依依不舍,一送再送,泣不成声。
第二任院长是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的陈肖松,她一直当到蓉四院撤销为止。
有几件事情,让蓉四院的同学们至今记忆犹新。1941年,时任保育总会副理事长、后任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长的李德全到蓉四院视察,点验学生,赠给全院学生“自强不息”四个字。
1943年1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来新津募集抗日经费,专程去看望蓉四院的师生,冯将军赠给同学们八个字:“忠于国家,孝于民族”。
当年,邱大祥同学被空军幼年学校录取,成为最早飞上蓝天的一名保育生。消息传来,全院师生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从蓉四院建院至今,74年的光阴悄然逝去,当年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保育妈妈们,也几乎一一仙逝了!即便当年天真烂漫的保育生们,如今也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每每忆及当年那段特殊的岁月,保育生们无不感慨万端、热泪盈眶。周明生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